“早在宇文家起兵之初,公子便已派人時刻關注著。”楚江回道,“眼下宇文崇澤與羅不辭仍在對峙,雙方雖各有勝負,但總體上還是羅不辭略佔上風。”

項小滿嗯了一聲:“具體說說。”

楚江繼續說道:“羅不辭帶兵趕赴前線之時,宇文崇澤已經攻佔二十多個城池,幽州半數土地均已陷落。”

“但其兵力分散,羅不辭瞅準這一點,以迅雷之勢連破兩處關隘,而後便分兵圍困中部三城。三城百姓念著羅不辭昔日恩威,在雙方交戰之時紛紛響應,開啟了城門。”

“這三城內的叛軍不多,民心又不穩,幾乎是在一天之內被收復。宇文崇澤得知以後,主動丟棄一半城池,並將城內糧草輜重,以及青壯工匠全部帶離,只留給羅不辭幾座空城。”

“後來,他又調集七成兵力,全力駐守雞嶺關,此關隘是通往遼東的唯一隘口,山勢連綿,緊鄰大海,天險之下易守難攻,羅不辭強攻月餘,始終徒勞無功。”

張峰忍不住插了句嘴:“這戰法怎麼感覺這麼熟悉呢?”

項小滿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這種憑藉險關據守的打法,乍一聽的確是跟方令舟一樣,只是細細琢磨下來,還是有些不同。

宇文崇澤從未主動進攻,在受挫之後能很快分析出局勢利弊,當機立斷的去地留人;而方令舟卻能在防守的同時,頻繁使計,主動出擊,並且接連取勝,讓平南軍損失慘重。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方令舟就比宇文崇澤厲害多少,畢竟兩人的對手不同,面臨的戰況也不一樣,調換個位置,天知道二人能打出什麼樣的戰果。

“一個多月了,連羅不辭都不能往前一步,這宇文崇澤也是個厲害的角色啊。”

項小滿呢喃著,隨即又問,“豫州呢?武思惟與羅不辭並稱六虎將,進出豫州也不僅有一個上陽關,他應該取得一定戰果了吧?”

楚江退下,宋狄開口說道:“根據影衛傳來的情報得知,早在您未離開曲陽郡時,方令舟便已往上陽關集結兵力,準備進兵雍州,也曾出關試探了幾次,期間雖略有小敗,但還是給賈淼造成不小的打擊。”

“只是,後來武思惟領兵支援並且全權接手平南軍後,他便全軍轉為防守,同時不斷從各縣調兵。如今上陽關雙方兵力已達二十五萬之眾,苦戰這些日子,一直趨於一個微妙的平衡。”

項小滿眉頭緊鎖,武思惟麾下有十萬黑甲軍,加上原本的五六萬平南軍,除去戰死的,負傷的,少說還有個十二三萬。

一共二十五萬兵力,那就證明僅在上陽關的叛軍就有十餘萬,這才不過半年時間,方令舟如何能招募到這麼多兵勇?

他百思不解,又問宋狄:“方令舟現在有多少兵力?”

“具體有多少尚未可知,只是……”宋狄想了想,回道,“僅鄴邱駐軍就有三萬,其餘各縣雖然不多,但三四千還是有的。”

“三四千……”張峰端著酒杯小聲嘀咕,“十幾個縣,六七萬……三萬,再加上抬雲關也得有個兩萬吧,那就是……”算出一個數字,張峰的眼睛不由睜大了幾分,“這老小子怎麼辦到的?半年不到,兵力擴充近四倍啊!”

“確實有些誇張。”項小滿也已大致算了出來,同樣感到震驚,沉吟片刻,又問宋狄,“北豫這陣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是有一點。”宋狄說道,“自荀羨接任豫州刺史之後,便下令解除了路憑,而東召戰亂比之西召更甚,有大批流民逃亡到北豫,荀羨全部來者不拒,並命各縣主官為他們安排住所,分發田地。”

“這個訊息一出,便引得更多流民逃到北豫求生,甚至十數年前因為召國兵敗南榮,而被割讓的南豫百姓,也有很多偷偷回到了故鄉。”

“原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