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愛護百姓,治理國家,能做到無為而治嗎?感官與外界接觸,能保持寧靜嗎?明白事理,通達四方,能做到不炫耀自已的智慧嗎?這句話再次強調了無為而治的思想,同時也提醒我們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謙虛。在治理國家和處理事務時,不要過分干預和炫耀自已的智慧,要順應自然的規律,讓事物自然發展。

二十八、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生育萬物,養育萬物,生養而不佔有,有所作為而不自恃有功,引導而不主宰,這就是玄妙的品德。這句話體現了道的無私和謙遜,我們應該學習道的品德,以無私的心態去關愛他人和世界,不追求個人的名利和地位。

二十九、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這句話透過具體的例子,說明了“有”和“無”的相互依存關係。我們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有形部分,還要重視事物的無形部分,它們共同構成了事物的價值和意義。

三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這句話提醒我們,不要被外在的物質和慾望所迷惑,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醒。過度的追求物質享受會讓我們失去對真正美好的感受,甚至會損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三十一、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聖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這句話強調了內在的滿足比外在的享受更為重要。我們應該關注自已的內心需求,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質所左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三十二、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這句話告訴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過分在意榮辱得失。無論是受到寵愛還是受到侮辱,都要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不要讓它們影響到自已的情緒和行為。

三十三、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什麼叫做寵辱若驚?寵愛是卑下的,得到它會感到心驚,失去它也會感到心驚,這就叫做寵辱若驚。這句話進一步解釋了寵辱若驚的含義,強調了寵愛的不穩定性和不可靠性。我們不應該過分追求別人的寵愛,而應該依靠自已的內在品質和能力來獲得尊重和認可。

三十四、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什麼叫做貴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還會有什麼禍患呢?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是我們最大的禍患,因為它會帶來各種痛苦和煩惱。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超越身體的束縛,達到一種無我境界,就能夠擺脫這些禍患,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三十五、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所以,把天下看得和自已的生命一樣珍貴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付給他;愛天下勝過愛自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