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 章 出生入死 (第2/6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生,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當我們放下過度的慾望和恐懼,順應自然,便能找到內心的安寧,更好地把握生命的真諦。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譯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其譯文大致為:人從出生到死亡。長壽的人佔十分之三,短命夭折的人佔十分之三,而本來可以活得長久,卻自已走向死亡的人,也佔十分之三。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他們過度求生。據說善於養護生命的人,在路上行走不躲避犀牛和老虎,進入戰場不披戴盔甲和兵器。犀牛沒有地方用它的角,老虎沒有地方用它的爪,兵器沒有地方用它的刃。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境地。
讓我們透過一些例子和故事來更好地理解這一章。
在古代,有許多追求長生不老的帝王,比如秦始皇。他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尋找長生不老藥,甚至派遣徐福東渡尋求仙方。然而,這種過度的求生慾望和不切實際的追求,不僅沒有讓他長生不老,反而加速了秦朝的衰落和滅亡。這正是“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的體現。
相反,我們來看那些長壽且生活幸福的人。比如,古代的一些文人雅士,他們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精神的富足,遵循自然的規律,不過分操勞和爭鬥。他們寄情于山水之間,吟詩作畫,享受生活的簡單快樂。這種順應自然、不過度奢求的生活態度,使他們能夠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再講一個現代的例子。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中,有些人為了追求事業的成功,拼命工作,熬夜加班,忽視了自已的身體和家庭。最終,雖然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卻累垮了身體,失去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這也是因為過度追求外在的成功,而陷入了“動皆之死地”的困境。
而那些真正善於養護生命的人,就像一位勇敢的登山者。他在攀登高峰時,做好充分的準備,但不懼怕可能遇到的危險。他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冷靜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能夠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在他的心中,沒有對死亡的過度恐懼,只有對目標的堅定追求和對自然的敬畏。這就是“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的寫照。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提醒我們,要正確看待生死,不過度貪生,遵循自然之道,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生命,實現真正的幸福和長壽。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白話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長壽的人佔十分之三,短命夭折的人佔十分之三,而本來可以活得長久,卻自已走向死亡的人,也佔十分之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過度追求生命的存續。聽說善於養護生命的人,在路上行走不躲避犀牛和老虎,進入軍隊不披戴盔甲和兵器。犀牛無法用角去頂他,老虎無法用爪子去抓他,兵器無法用利刃去傷害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讓自已陷入必死之地。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章,我們來看幾個例子和故事。
比如,在古代有很多帝王追求長生不老,沉迷於煉丹術,服用各種所謂的長生丹藥,結果不僅沒有延長壽命,反而因為丹藥中的有害物質損害了身體,早早離世。這就是“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的典型表現,過度追求長生反而加速了死亡。
再看現代社會,一些人為了追求功成名就,拼命工作,不顧身體的健康,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最終患上嚴重的疾病。就像那些連續熬夜加班的創業者,為了事業不顧身體的警報,直到病倒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這也是自已把自已推向了“死地”。
相反,有一位著名的運動員,他在訓練和比賽中非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