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第2/6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如在社群治理中,管理者尊重居民的意願,透過民主協商解決問題,不搞強制命令,從而營造了和諧的社群環境,讓居民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章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無論是治理國家、管理企業還是處理人際關係,都應遵循道的原則,保持穩定、公正、仁愛,如此才能實現和諧與繁榮,讓道德的光輝普照人間。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章譯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章其譯文大致為: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用道來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不能顯靈。不是鬼怪不能顯靈,而是它們顯靈也不能傷害人。不是它們顯靈不能傷害人,而是聖人也不會去傷害人。鬼怪和聖人都不傷害人,所以德就都歸屬到民眾那裡了。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一個生動且深刻的比喻。比如說,一個優秀的廚師在烹飪小魚時,不會過度翻動和折騰,否則小魚就會破碎。這就如同治理大國,政策不能頻繁變動,要保持穩定和連貫性。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進行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時,就充分考慮到了政策的穩定性和適應性,逐步推進,避免了過度的動盪,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這裡強調了遵循道的重要性。當社會依照正道執行時,邪惡的力量就難以興風作浪。就像包拯為官清廉公正,以正義之道治理地方,使得當地的不法之徒不敢肆意妄為,社會秩序得以維護。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這意味著當社會處於一種和諧有序的狀態時,無論是潛在的邪惡力量還是領導者,都不會去傷害民眾。在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時期,漢文帝和漢景帝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皇帝不加重民眾負擔,社會風氣良好,百姓安居樂業,道德之風盛行。
在現代社會中,也有許多例子可以體現這一思想。比如一些企業領導者秉持誠信、公平的原則經營企業,關心員工利益,不隨意裁員或壓榨員工,企業內部和諧穩定,發展蒸蒸日上。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章告訴我們,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管理其他事務,都要遵循正道,保持穩定和公正,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繁榮,讓美好的品德匯聚於民眾之中。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章白話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章用白話文來解釋,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如同烹製小魚。用道來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無法施展神通。不是鬼怪無法施展神通,而是它們即使施展神通也無法傷人。不是它們施展神通無法傷人,而是聖人也不會去傷人。鬼怪和聖人都不傷人,所以德就都匯聚到一起了。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說,在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也需要像“烹小鮮”一樣,要有耐心,不能過度干涉,給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比如著名鋼琴家郎朗,他的父母在培養他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和鼓勵,而不是過度強迫,最終讓郎朗在音樂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就像在一個企業中,如果領導者能夠遵循正確的經營之道,建立公平公正的企業文化,那麼那些不良的競爭手段和內部的勾心鬥角就會減少。比如華為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憑藉強大的技術創新和優秀的管理理念,在全球通訊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也避免了許多企業內部常見的混亂和爭鬥。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在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廣納賢才,虛心聽取意見,施行仁政,開創了“貞觀之治”。他以仁德治理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即使有一些潛在的社會問題,也能在他的治理下得到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