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筋肉柔嫩,但小手卻能握得緊緊的。他還不懂得男女之事,可小生殖器卻能自然勃起,這是因為他的精氣極為充沛。他整天大聲啼哭,卻不會聲音沙啞,這是因為他的元氣極為和諧。懂得保持和諧,就叫做遵循常理;懂得遵循常理,就叫做明智。過分追求有益於生命的東西,反而會帶來災禍。內心意氣用事叫做逞強。事物發展到強壯的階段就會走向衰老,這被稱為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就會很快消亡。

例子與故事

故事一:“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許衡在炎熱的天氣裡趕路,口渴難耐。眾人都去摘路邊的梨子吃,只有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梨樹不是我的,怎麼能隨便摘來吃呢?”許衡堅守道德原則,不為外物所動,其德行深厚,如同赤子般純粹,遵循著常理,明白不屬於自已的東西不能隨意獲取。

例子二:“過度鍛鍊導致受傷”

有個人為了快速擁有強壯的身體,每天進行高強度的鍛鍊,甚至不顧身體的承受能力。一開始,他的身體看似變得很強壯,但沒過多久,就因為過度勞累和受傷而無法繼續鍛鍊,身體狀況反而不如從前。這就是“物壯則老”的體現,不遵循適度的原則,過度追求強壯,結果適得其反。

故事三:“貪心的商人”

一位商人已經擁有了豐厚的財富,但他仍然貪心不足,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不惜採取不正當的手段。最終,他的行為被揭露,不僅失去了財富,還名譽掃地。這表明過度追求利益(益生),反而給自已帶來了災禍(祥)。

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會保持內心的和諧,不盲目追求,遵循事物的自然規律。就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能過度溺愛,要讓孩子在適當的挫折中成長,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品德,這才是符合“道”的做法。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五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有一個寧靜的小村莊,名叫清風村。村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名叫李玄風。他常常以《道德經》的智慧教誨村民,其中第五十五章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話說有一天,村裡來了一位陌生的孩童。這孩童獨自一人,衣衫襤褸,卻眼神清澈,透著一股純真之氣。他在村外的山林中行走,竟沒有受到蜂蠆虺蛇的侵害,就連那兇猛的攫鳥猛獸,也未曾對他展露兇相。

村民們深感驚奇,李玄風卻微笑著說道:“此乃含德之厚,比於赤子。這孩子心地純淨,無邪念惡念,故而萬物不傷。”

這孩童雖骨弱筋柔,卻能緊緊握住一根木棍,彷彿有著堅定的信念。村裡的孩童們好奇地問他為何有這般力量,他卻懵懂不知。李玄風解釋道:“這便是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他內心純粹,精力自然凝聚。”

這孩子整日在村裡歡跑,大聲呼喊,聲音清脆,卻從不沙啞。李玄風感慨道:“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他內心和諧,元氣充盈。”

村裡有一位年輕的壯士,名叫趙猛。他天生神力,自恃勇武,經常與人爭鬥,憑藉一身力氣在村裡逞強。李玄風告誡他:“心使氣曰強。如此逞強,終非長久之道。”然而趙猛不以為然。

後來,趙猛聽聞鄰村有一夥強盜肆虐,便自告奮勇前去對抗。他憑藉勇猛,起初確實擊退了強盜。但他因此越發驕傲,四處挑戰,身心疲憊。最終在一次與強敵的交鋒中,身負重傷,從此一蹶不振。

村裡還有一位富商,名叫錢富貴。他為了追求更多的財富,不擇手段,甚至壓榨百姓。李玄風勸他:“益生曰祥。過度追求利益,必有災禍降臨。”錢富貴不聽,依舊我行我素。不久後,官府查處他的不法行徑,沒收了他的家產,他也淪為了階下囚。

李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