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 (第3/7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展變化各有不同,有的主動前行,有的被動跟隨;有的氣息緩慢,有的氣息急促;有的剛強,有的柔弱;有的成長髮展,有的衰敗沒落。因此,聖人會摒棄極端的行為、過度的奢侈以及過度的放縱。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章節,我們可以透過一些事例和故事來深入探討。
在古代,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為了滿足自已的慾望和追求,大興土木,修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又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勞民傷財。他試圖以強硬的手段和大規模的工程建設來彰顯自已的權威和統治力,想要牢牢掌控天下。然而,這種過度的“為”,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隋朝的統治迅速土崩瓦解,隋煬帝也落得悲慘的下場。這正是“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的典型例證。
相反,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劉邦及其後的文帝、景帝,沒有過度干預百姓的生產生活,減輕賦稅和徭役,讓社會經濟自然恢復和發展。他們沒有強行推動大規模的建設工程或發動大規模戰爭,而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規律,給予百姓足夠的空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國家穩定,人民富足。
在商業領域,也有類似的例子。曾經的手機巨頭諾基亞,在功能機時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智慧手機時代來臨之際,沒有及時順應市場和技術發展的趨勢,仍然堅持原有的發展策略,過度執著於過去的成功模式,不願意做出重大變革和創新,結果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被市場所淘汰。
而蘋果公司則憑藉著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和創新精神,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如 iPhone、iPad 等,沒有陷入過度的自我滿足和僵化的模式中。他們在產品設計、功能創新和使用者體驗上不斷追求卓越,但又不過度,把握好了發展的節奏和方向,從而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
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經營企業、規劃人生,都要尊重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避免過度的人為干預和強行控制,要懂得“去甚,去奢,去泰”,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和成功。
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九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其國君心懷壯志,妄圖透過強硬的手段和過度的干預來實現國家的更進一步繁榮。
這位國君見他國國富兵強,便欲取天下而為之。他大力推行各種政策,試圖掌控國家的方方面面,事無鉅細皆要親力親為。他不斷加重賦稅,以擴充軍隊;過度干預商業活動,試圖直接操控物價;還頻繁頒佈各種嚴苛的法令,期望以此來規範百姓的行為。
然而,事與願違。過重的賦稅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商業的過度干預導致市場失去活力,嚴苛的法令更使民眾心生恐懼與不滿。國家逐漸陷入混亂,社會秩序開始動搖。
有一位智者,他深知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九章中所講的道理。他向國君進諫道:“陛下,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就如同世間萬物,各有其性,有的行在前,有的隨在後;有的性情溫和如噓,有的冷漠似吹;有的強而有力,有的羸弱不堪;有的善於培育,有的傾向毀壞。我們不能強行讓它們都遵循同一種模式啊。”
智者接著說:“如今陛下過度干預,就如同強行讓萬物都朝著一個方向發展,這必然會導致失敗。就像那行在前的,若硬要其隨在後,便會失去其原本的活力;溫和的若被強制變得冷漠,也會失去其溫暖的特質。我們應該去甚,去泰,去奢,順應萬物的自然規律,而不是憑藉自已的主觀意願去強行改變。”
國君聽後,陷入了沉思。他開始反思自已的所作所為,意識到自已過度的有為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