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 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第2/7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它看似微小、平凡,不引人注目。就像那些在幕後默默工作的科研人員,他們為了科學事業的發展,日夜鑽研,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的名字可能不被大眾所熟知,他們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是這些微小的努力,推動了科學的進步,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萬物都歸附於大道,而大道依然不做主宰者,這種包容萬物、無私奉獻的品質,才是真正的偉大。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解決了無數人的溫飽問題。他的成就舉世矚目,但他始終保持著謙遜和低調,將自已的一生奉獻給了農業科研事業,他的精神和貢獻可謂是“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正是因為大道始終不認為自已偉大,不追求功名利祿,不居功自傲,所以才成就了它的偉大。
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能夠領悟並踐行這一章的智慧,以無私的心態去對待他人和社會,不刻意追求個人的名利和地位,專注於做好自已的事情,為他人和社會創造價值,那麼我們也能夠在平凡中成就偉大,實現自已的人生價值。
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四章的譯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四章譯文:大道廣泛流行啊,它無所不在。萬物依靠它得以生存,它從不推辭責任,功業成就了卻不據為已有。它滋養著萬物,卻不做萬物的主宰,它始終沒有慾望,可以稱它為“小”;萬物都歸附於它,它卻不當主宰者,可以稱它為“大”。正因為它始終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一些事例和故事來深入理解這一章的內容。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就像我們的地球母親。地球默默地承載著萬物,為所有生命提供了生存的環境和資源。陽光、空氣、水、土地,這些都是地球給予我們的恩賜。地球孕育了生命,成就了萬物的生存與發展,但是它從未居功,也從未向我們索取回報。
還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付出,成功研發出高產的雜交水稻品種,解決了數以億計人口的溫飽問題。他的這項成就,無疑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然而,袁隆平先生卻始終保持著謙遜和低調,不把功勞歸於自已,依然堅持在田間地頭進行科研工作,為了讓人們吃飽飯,不斷探索和創新。他不圖名、不圖利,只為實現“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種無私奉獻、不居功自傲的精神,正是“功成而不有”的體現。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這讓我想到了老師這個群體。老師傳授知識、培育學生,引導學生成長成才。他們就像辛勤的園丁,用心澆灌著祖國的花朵。然而,老師並不會主宰學生的人生,而是給予他們引導和啟發,讓學生能夠自主地發展和成長。他們以無私的付出,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卻從不將學生的成就完全歸功於自已。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古代的聖人舜,他以孝道聞名,對待父親和繼母的不公和刁難,始終保持著寬容和孝順。後來,他被堯選中,成為部落首領。在位期間,他廣納賢才,聽取各方意見,治理國家,為百姓謀福祉。舜從不認為自已高高在上、偉大無比,而是始終以謙卑的態度對待百姓和事務。正因為他這種不自以為大的品質,才使得他得到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偉大領袖,成就了一番偉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學習大道的這種品質。當我們幫助他人、做出成績時,不要驕傲自滿、居功自傲,而是要保持謙遜和無私的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成就更大的事業,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四章白話文:
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