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為了兌現對孩子的承諾,不惜殺掉家裡的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我們要謹慎對待自已的承諾,努力去實現承諾。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告訴我們,要以無為的心態去有所作為,從容易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謹慎對待承諾,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平和,成就偉大的事業,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譯文: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譯文: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生事的方法去處理事務,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大生於小,多起於少,用德行來回報怨恨。

解析:在生活中,“為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追求功利性的作為。比如,一位畫家不是為了名利而作畫,只是純粹出於對藝術的熱愛去創作,這種狀態下往往能誕生出更具靈魂的作品。“報怨以德”,就像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挑釁,沒有以怨報怨,而是以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品德去對待,最終感化了廉頗,兩人共同為國家效力。

“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解決困難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從細微的地方開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處著手。因此,聖人始終不做大事,所以能夠成就大事。

解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很多偉大的成就都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比如,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也是從對蘋果落地這一平常小事的思考開始的。再如,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在經營企業時非常注重細節,從員工的工作環境到產品的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正是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成就了他偉大的企業。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

譯文:輕易許諾的人一定很少能守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然會遭遇更多困難。因此,聖人仍然把事情看得很難,因而最終不會遇到困難。

解析:生活中有很多人輕易許下承諾,卻無法兌現,最終失去了他人的信任。比如,一些人在朋友有困難時輕易答應幫忙,結果到時候卻找各種藉口推脫。而聖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待每一件事情都非常謹慎,不輕易下結論,把事情想得困難一些,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反而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就像古代的軍事家諸葛亮,在每次作戰前都會進行周密的謀劃,把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進去,所以他總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告訴我們,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從容易和細微處著手,不輕易許諾,以謹慎的態度面對困難,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白話文: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用無為的方式去作為,以不生事端的態度去做事,從平淡無味中體會出真正的味道。大是由小發展而來,多是由少積累而成。用德行去回應怨恨。

比如說,在職場中,有些人總是急於表現自已,刻意去追求成就,結果往往事與願違。而那些以無為的心態,專注於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刻意爭功的人,反而在不經意間獲得了成功。就像一位默默耕耘的員工,他不張揚,只是認真完成自已的工作任務,最終卻因為工作紮實而得到了晉升。

“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解決困難要從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