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 章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肖。 (第3/7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儉樸、不敢為天下先。
慈愛是第一種寶貝。“夫慈,故能勇。”慈愛能讓人產生勇氣。比如,在災難面前,許多志願者懷著對受災群眾的慈愛之心,勇敢地奔赴災區,不顧個人安危去幫助他人。他們的勇氣來自於內心的慈愛,這種慈愛讓他們在困難和危險面前毫不退縮。
儉樸是第二種寶貝。“儉,故能廣。”儉樸能讓人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歷史上,漢文帝劉恆崇尚儉樸,他以身作則,減少宮廷開支,鼓勵百姓勤儉節約。在他的治理下,國家財富逐漸積累,人民生活安定,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儉樸讓人們懂得珍惜資源,不浪費,從而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敢為天下先是第三種寶貝。“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不敢在天下人之前出頭,所以能成為成就大事的領導者。在一個團隊中,如果每個人都爭著出風頭,那麼團隊就會陷入混亂。而那些懂得謙虛退讓、不急於爭先的人,往往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最終成為團隊的核心。
“今舍其茲(慈),且勇;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如果捨棄慈愛而只追求勇敢,捨棄謙虛而急於爭先,那就必然會走向失敗。項羽勇猛無比,但他缺乏慈愛之心,對百姓殘暴,最終眾叛親離,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而那些一味追求名利、爭強好勝的人,往往在競爭中耗盡精力,失去方向。
“夫茲(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女(如)以茲(慈)垣之。”慈愛用於作戰就能勝利,用於防守就能堅固。上天要成就一個人或一個國家,就會讓慈愛像城牆一樣守護著他們。比如,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團結一心,頑強抵抗。這種愛國之情就是一種慈愛,它讓中國人民在艱苦的戰爭中堅持下來,最終取得了勝利。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告訴我們,慈愛、儉樸、不敢為天下先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踐行這些品質,以實現自已的人生價值。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天下紛爭,群雄並起。
有一位智者,人們皆言其道大,卻難以名狀其具體之形。他深知,正因道之宏大,才不似尋常之物。若道似尋常,那便早已淪為渺小。
智者常言,他有三寶,其一為慈。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國度,有一位將軍,他本以勇猛善戰著稱。然而,在連年的征戰中,他逐漸領悟到了慈的力量。一次,他率領軍隊攻打一座城池,城中百姓驚恐萬分。將軍見此情景,心中不忍,下令不得濫殺無辜。他的慈愛之舉,讓城中百姓感恩戴德,紛紛歸降。最終,將軍以慈為兵,不戰而勝。此乃慈故能勇之例證。
其二為儉。在一個繁榮昌盛的王朝,有一位大臣,他身居高位,卻始終秉持儉樸之風。他的府邸簡樸無華,飲食清淡。他深知,奢侈浪費只會讓國家走向衰敗。在他的倡導下,全國上下崇尚儉樸,國家財富得以積累,百姓生活安定。這位大臣以儉治國,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此乃儉故能廣之理。
其三為不敢為天下先。在一個江湖門派林立的時代,有一位年輕的俠客。他武藝高強,卻從不恃強凌弱。在江湖紛爭中,他總是謙遜退讓,不敢為天下先。然而,正是他的這份謙遜,讓他贏得了眾多武林豪傑的尊重和信任。當江湖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時,眾人推舉他為領袖。他帶領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對抗外敵,最終化解了危機。此乃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之故。
然而,也有一些人,他們捨棄了慈,只追求勇猛。一位魯莽的武士,憑藉著一身武藝,橫行霸道,肆意殺戮。最終,他樹敵無數,陷入了絕境。還有一些人,捨棄了儉,追求奢華。一個富有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