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 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 (第3/7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著謙虛的態度,不斷學習和進步。像馬雲,他在建立了阿里巴巴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後,依然不斷地探索新的領域,虛心向他人學習。他經常強調團隊的力量,尊重每一個員工的意見和建議,正是這種善下的品質,讓他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是以聖人慾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所以,聖人想要處在民眾之上領導他們,就一定要在言辭上對民眾表示謙下;想要走在民眾的前面引領他們,就一定要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民眾之後。
歷史上,有很多聖君賢臣都是如此。比如周文王,他禮賢下士,對有才能的人非常尊重。他親自拜訪姜子牙,以謙卑的態度請求姜子牙出山相助。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品質,吸引了眾多人才為他效力,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現代社會,也有很多優秀的領導者具備這樣的品質。他們關心員工的利益,把員工的發展放在首位。比如華為的任正非,他一直強調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他把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用於員工的福利和研發投入,自已卻保持著樸素的生活方式。正是這種把自身利益放在後面的做法,讓華為成為了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非以其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所以,聖人處在前面,而民眾不感到妨害;處在上面,而民眾不感到沉重。天下的人都樂意推舉他而不厭惡他。不正是因為他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這就像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們不會為了名利而爭鬥,而是默默地為他人付出。比如雷鋒,他一生都在做好事,幫助別人,從不求回報。他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成為了人們學習的榜樣。他雖然沒有刻意去爭什麼,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老子的智慧,保持謙卑的態度,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要總是爭強好勝,要學會與人合作,共同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援,實現自已的人生價值。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風雲變幻,英雄輩出。
話說在一個遙遠的國度,有一位賢明的君主,他深知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的道理。這位君主名叫睿王,他心懷蒼生,以謙卑之態治理國家。
睿王常常深入民間,傾聽百姓的聲音。每一次與百姓交談,他都言辭謙下,如同一位恭敬的學子在向長者請教。百姓們見君主如此親和,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有一次,國家遭遇大旱,百姓們生活困苦。睿王立即下令開倉放糧,救助災民。他把自已的宮殿佈置得極為簡樸,將節省下來的財物全部用於救災。他說:“百姓乃國之根本,我身為君主,當以百姓之利為先。”
在睿王的治理下,國家日益繁榮昌盛。然而,鄰國卻虎視眈眈,企圖侵略。睿王的大臣們紛紛進言,要求加強軍備,準備迎戰。但睿王卻另有打算。他派遣使者前往鄰國,帶著豐厚的禮物和友好的書信。信中表達了他對和平的渴望,以及願意與鄰國共同發展的誠意。鄰國君主收到信後,大為感動。他想起了睿王平日裡的善舉和謙卑,心中羞愧不已。於是,他也回了一封友好的書信,並派遣使者與睿王商議兩國友好相處的事宜。
就這樣,睿王以其善下之的品德,避免了一場戰爭,為百姓帶來了長久的和平。他的事蹟傳遍了四方,其他國家的君主也紛紛效仿。他們明白,只有像江海一樣善下,才能贏得百姓的愛戴和天下的尊重。
在另一個地方,有一位智者名叫逸老。他四處遊歷,傳播著老子的智慧。一天,他來到一個小鎮,看到鎮上的人們為了爭奪水源而爭吵不休。逸老走上前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