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易違法。

如果民眾一直必定畏懼死亡,那麼就應該有專門負責掌管生死的機構或規則存在。但如果有人代替這個專門的機構去執行殺戮,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頭,很少有不傷到自已手的。在現代社會,司法部門就是專門負責懲處犯罪的機構,必須按照法律程式進行公正審判。如果個人擅自去懲罰他人,就會破壞社會秩序,甚至給自已帶來麻煩。比如一些人在遭遇不公後,不是透過合法途徑解決問題,而是採取暴力報復,最終可能會觸犯法律,把自已也陷入困境之中。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四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古老的國度中,有一個王朝統治著廣袤的土地。

起初,王朝的統治者橫徵暴斂,對百姓施以繁重的徭役和嚴苛的刑罰。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漸漸地,他們對死亡不再畏懼。

有一天,一位勇敢的農民張三站了出來,他大聲疾呼:“吾等生不如死,何懼死亡?今王朝以死懼之,然吾等不懼!”眾人紛紛響應,他們決定不再忍受壓迫。就如同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般,這些百姓們也開始反抗王朝的統治。

王朝的統治者見百姓如此,心中驚慌。於是,他想透過嚴懲一些帶頭反抗的人來震懾其他人。他下令抓捕了張三等反抗者,並準備將他們處死。然而,百姓們並沒有被嚇倒,反而更加堅定了反抗的決心。

在這個國度中,本應有專門負責掌管生死的律法和機構。但統治者卻肆意妄為,隨意決定他人的生死,代替了那本該公正的司殺者。這就如同一個不懂木匠技藝的人,卻要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削木頭,必然會傷到自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朝的統治越來越混亂,百姓的反抗也越來越激烈。最終,這個王朝在百姓的怒火中走向了滅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統治者不能以正確的方式治理國家,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反而用死亡來恐嚇百姓時,必然會引起百姓的反抗。同時,也不能隨意代替專門的司殺者去執行殺戮,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故事(二)

在現代社會的繁華都市中,有一個虛構的國家名為新盛國。

新盛國的某個地區,企業為追求利潤,對員工進行過度壓榨。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和微薄的報酬讓員工們苦不堪言。一些員工開始對生活感到絕望,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死亡似乎也不再那麼可怕。“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也?”他們組織起來抗議,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和待遇。

政府部門得知此事後,開始介入調查。對於那些惡意壓榨員工的企業主,政府決定依法懲處。“若民恆且畏死,而為奇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那些企業主們意識到自已的錯誤,其他企業也不敢再隨意壓榨員工。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一些人打著為員工爭取權益的旗號,進行打砸搶等違法活動。政府明確表示,國家有專門的法律和機構來處理這些問題,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行動。“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那些擅自行動的人最終被依法處理,他們為自已的衝動付出了代價。

透過這次事件,新盛國更加註重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同時也加強了法治教育,讓人們明白在現代社會,必須依靠合法的途徑和專門的機構來解決問題,而不能擅自行動。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四章現代社會分析:

“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也?”在現代社會中,如果人們對生活感到極度絕望,看不到希望,就可能會變得無所畏懼。比如一些生活在極度貧困地區的人們,長期面臨著生存的壓力,缺乏教育、醫療等基本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