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 章 曲則全,枉則正。 (第2/7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爭。” 這裡強調了聖人的處世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虛心納諫,不固執己見,善於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最終開創了“貞觀之治”。他不自我炫耀,反而讓自己的功績更加顯著,被後世傳頌。
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在團隊合作中,那些不自我吹噓,默默努力工作的人,往往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而那些總是爭功、自誇的人,反而會讓人反感。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就像在一場馬拉松比賽中,有些人一開始就拼命爭搶領先位置,耗費了大量的體力,而真正聰明的選手會按照自己的節奏跑,不與他人爭一時之先,最終卻能在關鍵時刻超越對手,贏得比賽。
古往今來,《道德經》第二十三章的智慧一直熠熠生輝。它教導我們要以辯證的思維看待事物,懂得在困境中忍耐和迂迴,保持謙遜和專注,不被過多的慾望所迷惑,以不爭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譯文:
“曲則全,枉則正”,意思是委屈反而能保全,彎曲反而能伸直。就像西漢時期的名將韓信,在未成名之前,曾遭受胯下之辱。面對他人的挑釁和侮辱,韓信選擇了忍耐和委屈求全,沒有衝動地以武力對抗。正是這種能屈能伸的態度,讓他保全了自己,並在日後有機會施展才華,成為一代名將。
“窪則盈,敝則新”,低窪之處才能充滿,破舊之後才有更新。比如,一顆種子落在貧瘠的土地裡,看似處於低窪不利的位置,但它卻能吸收水分和養分,最終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而在科技領域,許多偉大的創新往往是在舊有技術的基礎上破舊立新。例如智慧手機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手機的模式,帶來了全新的通訊和娛樂體驗。
“少則得,多則惑”,少取反而能獲得,貪多反而會迷惑。有一個經典的故事,一位商人在市場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商品,貪心作祟,不斷購買,結果不僅揹負了沉重的債務,還因為物品過多而迷失了自己真正的需求。相反,那些懂得專注於少數重要目標的人,往往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喬布斯,他專注於蘋果產品的設計和創新,以簡約和高效為理念,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
“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所以聖人堅守大道,以此來治理天下。古代的聖王堯,他秉持著仁愛和公正的原則,一心為百姓謀福祉,不追求個人的私慾和權力,最終贏得了萬民的敬仰和擁戴。
“不自視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不自我炫耀反而能聲名顯著,不自我表現反而能更加顯明,不自我誇耀反而能成就功業,不驕傲自滿反而能夠長久。三國時期的關羽,雖武藝高強,但因驕傲自滿,最終導致了敗走麥城的結局。而劉備則一直以謙遜和仁德待人,贏得了眾多英雄豪傑的追隨,成就了一番霸業。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沒有誰能與他爭。清朝的和珅,一生爭權奪利,貪汙受賄,最終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而那些默默奉獻、不與人爭鬥的人,反而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美名。
古往今來,這一章所蘊含的智慧一直指引著人們的行為和思考。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以柔克剛,學會在困境中忍耐和堅守,不被過多的慾望所迷惑,保持謙遜和低調,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競爭和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領悟人生的真諦,實現自我的價值和成長。
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三章白話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其白話文意思大概是:能彎曲才可保全,能委屈才可伸直。低窪之處才能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