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就是不到節點不交論文,馬上就要啟程了,他更希望在臨行前能見到這篇論文。
第二天,胡殊同的論文終於入庫,龐師友帶了一份坐上了飛機。
胡殊同的論文題目比任何同學都要平實——《我國冷鏈物流現狀分析與行業規範初探》。
龐師友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後閉上了眼睛。
他的腦海暫時將這篇論文揮去,而是那件讓他猶豫良久的事情,這一刻他下決定了。
食品科學實驗室的定位很廣泛,營養學、食品化學、植物蛋白、穀物澱粉工程等等皆涵蓋在內,這些也是如今技術團隊的主方向。
當初做講座的時候,龐師友便提出納冷運專業人才進入,但事與願違。
不過,龐師友更清楚的是,以如今食品科學實驗室的裝置和人力方向,即便有冷運人才進入也難有施展。
其實低溫技術完全可以劃成一個單獨科研專案,像冷藏食品包裝技術、儲藏保鮮技術都是具有廣闊研發空間的大領域。
冷運方向的畢業生理化都是強項,大學期間的課程多是低溫技術,他們需要一個施展與深造的平臺。
“冷藏科學實驗室”,這七個字早已在龐師友內心浮現多年,但這也意味著大量的科研經費,以從前的人力條件來看,這件事將變得異常複雜。
龐師友望了一眼舷窗外,胡殊同的這篇論文觸動了他也催動了他,起初看時他滿心驚喜,再讀一遍又覺沉甸。
從論文標準的角度講,這不是一篇異常出彩的論文,但從現狀與行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篇了不起的論文!
字裡行間,龐師友看到都是紮實、務實、踏實,人人都在說冷,他卻將鏈貫穿始終,更難得的是他對鏈的領會也非同尋常,不僅僅是串聯與一環環,這才是這條路充滿難阻的關鍵所在。
至於專業內容的板塊,便無需贅述了,看看大學期間的成績便知道了。
明大的論文總是寫得很大,格局與視野素來都是加分項,龐師友也喜歡看一位學生的長遠思維,而胡殊同的這篇論文卻讓他忽視了這些,滿心都是二字——投入。
有時候,格局是會騙人的,空中樓閣一般“高瞻遠矚”,一瞬看去抱負遠大,等到細想又覺重重難關無秘鑰。
而投入則全然不同,他是一步一證向那樓閣走去。
若無投入,豈能寫出這樣的行業現實,若無投入,豈能有那般看上去頗為悚人的案例。
這不僅是一篇畢業論文,龐師友決定將它當做開啟冷藏食品實驗室的一塊敲門磚,他雖老去,但人才輩出。
他相信這些新興向上的力量,驅動的不止他一人。
“小吳,冷運的答辯時間溝通好了嗎?”
“早上您就問過了,委員會說了,您哪天回來答辯哪天開始.”
“看我這記性,好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