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曹操則是四面受敵,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而曹操卻以2萬兵敵

袁紹10萬虎狼之兵,沒有戰略家的膽魄是不可能下這一步棋的。”

魏夢遠剛說完,師叔們便響起了熱烈地掌聲。

“夢遠的話沒錯。”接話的是魏夢遠的母親黃鸝,“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名,進討袁術並將其消滅。接著又消滅了呂布,利用張楊部內訌取得河內郡。從此曹操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豫、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大部地區,從而與袁紹形成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

“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擊斬袁將顏良,敗袁軍。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都。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糧屯,全殲袁軍,燒燬全部囤糧。訊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這種局面的改變,除了曹操作為戰略家的眼光外,重要的是能審時度勢,接納謀士建議,出奇制勝。”

“說到這裡,”東方雨接過話題,“官渡之戰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劉曄、荀攸、許攸、荀彧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操軍心動搖。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曹操於黎陽與袁紹相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袁軍,斬殺顏良。

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曹操曾經在交戰之時想過放棄,寫信給許都的荀彧。而荀彧卻提醒了曹操:“在戰爭雙方都疲憊不堪時,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戰機就在這時出現。”最後幫助曹操尋回信心,繼續堅持。”

“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在於用人之道。東方雨認為,作為統帥的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集中體現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

“經大師姐這一點撥,就更加明朗了。曹操卻有許多過人之處,譬如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糧屯,全殲袁軍,燒燬全部囤糧。給處於劣勢的曹軍極大鼓舞。”韓江雪接著說。

“嗯,看來大家都動了腦筋,今天的課就到這裡。下去後,大家結合孫子兵法仔細琢磨。”東方雲對弟子的領悟能力頗為滿意,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