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困,情況緊急。四月,曹操決定率兵救劉延。他採納謀士荀攸的建議,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裝渡河襲擊袁紹的後方,袁紹當即分兵西應。曹操卻乘機率一支精兵向東奔襲白馬,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斬殺,白馬之圍遂被解出。

袁紹又派大將文丑與劉備率五六千騎步兵渡河追擊曹軍。曹軍當時只有騎兵五百餘騎,危急之中,曹操令眾騎兵解鞍放馬,又將輜重丟棄在袁軍來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見到曹軍丟棄的馬匹、輜重後,你爭我搶,亂作一團。曹操見此,命其500多騎兵立即上馬,向袁軍衝殺,袁軍頓時潰敗,大將文丑被斬首。此番曹軍連斬顏良、文丑兩員河北名將,袁軍大為震動。處於劣勢的曹軍有了轉機,袁紹下令退軍陽武。曹操還軍官渡固守。”

“八月,袁紹兵臨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數十里。曹操也分營與袁軍對峙。九月,曹軍出擊,戰鬥不順。時曹操兵不滿一萬,且十有二三為傷兵,只好退回營壘堅守。袁軍見此,便堆起土山,築高櫓,用箭俯射曹營,使曹軍士兵只能蒙盾而行。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曹操命工匠連夜趕造霹靂車,向袁軍還以飛石,摧毀了袁軍的櫓樓。袁紹又命士卒挖地道襲擊曹營,曹軍也針鋒相對,在營內掘地壕以對抗。曹操又聞袁紹的幾千車軍糧即將運至官渡大營,他立刻派大將徐晃、史渙截擊,將袁軍糧草全部燒燬。”

“雙方相峙月餘,曹軍糧草將盡,士卒疲乏,曹操尋機與袁紹決戰。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命淳于瓊等五人率兵萬餘人護衛,將糧屯積在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

謀臣許攸建議袁紹派輕騎趁夜突襲許昌,袁紹不予採納。恰這時許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敵審配扣押。許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並獻計曹操奇襲烏巢。

許攸之計正合曹操尋找戰機,出奇制勝的心意。於是曹操當機立斷,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營,自己親率步騎五千人,連夜出發,一路扮著袁軍,騙過袁軍哨卡。到達烏巢後,即圍住糧屯放火,及至天明。淳于瓊才見曹軍兵少,於是出壘迎戰。曹操揮軍衝殺,袁軍抵擋不住,被迫推回營壘堅守。

袁紹一面派騎兵救烏巢,一面命張合阝、高覽攻打曹軍官渡大營,企圖使曹操退無所歸。當增援的袁軍騎兵逼近烏巢時,左右報請曹操分兵抵擋,曹操大怒說:‘敵兵到了我背後才再告訴我!’於是士卒皆殊死拼殺,大破烏巢守軍,擒殺袁將淳于瓊。

攻打曹軍大營的張郃、高覽二將聞淳于瓊兵敗,又聞袁紹對他們二人起疑心,遂於陣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勢揮軍掩殺,袁軍大潰,袁紹及其兒子袁譚只帶了八百餘騎,倉惶逃往河北。”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敗袁軍十萬。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衝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並最終大獲全勝,其取勝之道是值得我們很好地深思的。下面請弟子們思考,就這戰例談談自己的看法?”東方雲說完,把話題交給了大家。

“我說。”年齡最小的魏夢遠首先站了起來。“我特佩服曹操,堂主不是說全域性上要成為大戰略家嗎?曹操就是。儘管在群雄逐鹿的征戰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但軍事上不如佔據青、幽、冀、並四州的袁紹,袁無後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