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年前失言訓斥眾多太醫,哀家也極為憐惜她,她本是柔善內斂之人,如此喝罵也是難為她了。”

皇帝苦笑點頭道:“朕心裡也過意不去,這一年來,四皇子在她的看顧下,日日好轉,雖然心疾無法根治,但是心細如此,朕彷彿也看到了四皇子長大的那一天。”

太后讚道:“要哀家說,世家出身的女子就是不同。祈妃如今有功有子,定是要晉位的,惠妃、德妃、淑妃、賢妃是為從一品四妃,淑妃已有,其他三位,皇上想給她哪個?”

皇帝笑道:“祈妃以賢德名,朕想為她擇一德字,若她不立德,今後誰敢位此?”

太后微微蹙眉,輕聲道:“皇上說的的確有理,只是惠、德、淑、賢依次而列,德貴於淑,若祈妃晉位德妃,不知淑妃心中作何想?”

皇帝搖搖頭道:“倒不是朕不愛淑妃,只是祈妃有功有子,唯有資歷不如淑妃,淑妃難道還能一輩子壓著她不成?”

太后勸道:“倒不是哀家偏向淑妃,只是如今淑妃剛剛產下了小公主,本是喜事,若是此次晉位……怕淑妃多想,待公主心有偏頗。”

皇帝一聽的確是這個理,淑妃產下公主已經是極為傷心了,若是位分再被有子的人壓一頭,恐怕會更加傷心,難免鑽了牛角尖。

太后繼續輕聲道:“祈妃以賢德名,這的確不錯,不如取賢字,賢妃雖然位列四妃之末,但是她本就有封號,自然高人一等,何況,皇上你心裡也有數,祈妃將來定是不會止步於四妃之位,所以這四妃的排行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皇帝沉吟了一會兒點點頭道:“母后說的有理。”

太后見皇帝聽了進去,顯得很是高興,緩聲道:“這事兒你倒是可以和祈妃說說,祈妃是個好孩子,以她和淑妃之間的姐妹之情,恐怕也不會願意居於德位,高於淑妃。”

皇帝緩緩的點頭,嘆了口氣道:“的確如此,祈妃不爭,心無貪念,自然平和淡然。”

太后見皇帝意動,便不再權,接著往下道:“之下便是鄭妃,鄭妃如今有子,按例該晉位的,只是若是她也晉位,便也列於四妃,到直接和淑妃、祈妃平起平坐,倒是不太好。”

皇帝對鄭妃的感情顯然沒有對淑妃和華裳的深,對此事也並不計較,只淡淡的應道:“鄭妃的位子就先不動了,倒是賜個封號也就是了。”

太后微笑點頭:“倒是選了封號讓皇后看看,你別一個人都定了下來,置皇后於何地?”

太后雖然常常和皇后作對,但是這只是婆媳之間的內部矛盾,她還是不願意看到帝后不和的,所以當察覺到皇后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急速下降的時候,便出言提醒了。

皇帝微微的皺了皺眉頭,但還是點頭應是:“兒子知道了。”

太后滿意的笑道:“餘下的那些嬪妃除了溫嬪都無功無娠,皇上便和皇后看著辦吧。”

皇帝輕笑道:“溫嬪如今有子,便晉一級,為正三品貴嬪吧。”

太后點點頭,也不再說話了。

轉眼便是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似乎流年並未眷顧這些在後宮掙扎沉浮的女人們,後宮的格局也似乎沒有一點變化。

春夏秋冬,歷經寒暑,再多的蛻變與成熟都拉不回那個高高在上的男人的目光。

唯一算得上事兒的便是淑妃產下一女,可惜不是皇子,淑妃這次生產的心情和上次恐怕不能同日而語了,失望是自然的,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擔憂。

算算三公主才兩三多月,也不知能否養大,皇上尚未賜名。

未央宮,清晨。

皇后身上穿著鏤金絲鈕牡丹花紋蜀錦衣,著的五鳳朝陽掛珠釵隱晦的彰顯示出非同一般的地位。

“由夏入秋,本宮前些日子不慎染了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