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恂看著她說:“你們只是開間食肆嗎?家裡要不要走商什麼的?還有你家有沒有地?”

姜瑤看了看廚房門口,沒有人過來,小聲的說:“不走商,一家老小在這沒有什麼可以營生的,就只能開食肆賣吃食了。

我的本意是想讓姜家人過得好,畢竟借用人家的女兒身體重活一世。

不過我沒想到把生意做大,目標是可以買套住的宅院,再買間店鋪。

等以後不開食肆了,還能把店鋪租出去收租。至於田地,正準備在雍城外買一些田地呢。”

宋恂也跟著小聲說道:“嗯,你們買個鋪子經營,的確算不得從商。

雖說民商分開,可是這世上的事哪會分得那麼開。你們只要不自己組隊走商且達到一定的規模,就不會被改為商籍。

本朝朝廷是沒有限制商戶科舉,不過階級不同,出仕也不同,寒門、士族、世家、商戶出仕都不一樣。

商籍出來的官員,少有能上三品的,基本上和宰相這個位置無緣了。

還有,你們家有幾個讀書的?”

姜瑤:“大哥一個,還有兩個小弟,一個四歲在私人學堂學認字,一個兩歲還沒開始認字,一個小妹七歲也在學認字。”

“等過了兩年,你大哥應該可以出仕了,到時候你家房子、店鋪應該也有了。

看你家這情況,你兩個弟弟應該走的是讀書科舉的路子,你阿爹、大哥應該不會讓他們出去做生意。

所以,等過幾年,你嫁出去了,你大哥當了官,你爹孃老了,你弟弟們在讀書。到時你家的食肆要麼是租出去,要麼是請人管理。

如果,你們真的把生意做大了,開了好幾家酒樓食肆什麼的,到時可以分股代工,把生意分一些出去。

再者你們還可以多買一些地,有了地家裡又有人讀書,對外可以說是耕讀人家,朝廷更不會隨便給你們改了戶籍。”

姜瑤聽完,點了點頭,說:“我明白了,等姜家人過上好日子了,我就自己去建一個小農莊建一間小院子,種種地,收收租,過悠閒的田園生活。”

姜瑤說著忍不住自己嘎嘎笑起來,當一個小地主多好啊。

宋恂看她的樣子也忍不住跟著樂。

“好啦,我給你裝了三盤肉,夠不夠,滷肥腸要不要?”

“要要要,我很久沒吃了,我家庖廚會做的小腸灌蛋,那個很好吃,就是大腸他懶得清洗,就沒做過。”

“哦,小腸灌蛋我還沒做過呢,改天我也做看看。”

兩人說著話,菜也裝好了,宋恂提過食盒說:“我走了,有什麼事去長松街通政使府邸找我。”

說完便上車走了。

另一邊,姜阿爹送飯食到店鋪時,廚房裡燻黑的牆面已經被剷掉了,一個工匠在補坑窪的牆面,另一個工匠在刷店面的牆。

“兩位兄弟,飯菜和水我給你們帶過了,你們趕緊過來吃。”

姜阿爹放下籃子,進店轉了一圈,這牆今日應該就能刷完。

“碗碟我下午過來拿,你們吃飯吧,家裡忙我先回去了。”

姜阿爹打了一聲招呼便走了,他待在這裡工匠們吃得也不自在,況且他留在這也幫不上什麼忙。

“哎,好。”

工匠們應下,把手上的活收了尾,便把籃子和水提到院子裡。

等洗了手,飯菜端出來後,工匠們詫異了下,相互對視一眼,三盤菜,兩盤肉菜,分量還不少。

他們給不少人家幹過活,東家提供的飯菜也有肉,一般都是肉和菜燉在一起,有錢人家肉會多放一些,一般人家肉就少放一點。

兩個工匠沒有多餘交流,各自端起碗埋頭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