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姜瑤她們料想的一樣,食肆前三天,早中晚三餐來吃飯的食客來了一輪又一輪,店裡經常虛無坐席。

但是到了第四天,吃飯的食客就開始減少了,雖然來的人還是不少,但是客流量和前兩天還是沒法相比。

像是從頂空突然砸到半空中,不上不下的感覺,不過這些食客慢慢變成了店裡的老顧客。

店裡的收入也穩定下來,前三天不算,後面的一天收入可以抵她們擺攤時期一天收入的三倍多,不枉費他們一家老小起早貪黑的忙碌。

-

清晨,陽光漫過屋頂灑在院子裡。

宋恂練完一套劍法,洗漱完換了身衣服就出門了,他的任書和官印昨日下來。

淮山縣離盛京城不遠,快馬兩日,坐馬車要四日。

他必須在半個月內到任,行李都收拾好了,宋祖父最近的身體比之前康健了很多,不需要他操心。

他打算明日就啟程出發,在走之前他打算找姜瑤告個別。

小姑娘小小年紀的身上總有一股蓬勃的朝氣,他不忍心她在這盛京城裡橫衝直撞的。

馬車在玉桂齋門口停下,他進去買了一包糕點出來。

此時已經過了早食時間,店裡的食客走了。

宋恂過來時就看到姜瑤坐在櫃檯後低頭記著賬,櫃檯上擺放著一盆發財樹,樹枝上掛著小福袋。

一個兩歲的小男孩坐她旁邊的凳子上晃著腿,睜著圓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著他。

宋恂走過去輕輕敲了敲櫃檯,姜瑤聽到聲音抬起頭,看到是熟人,未語先笑,“怎麼這時候過來,來吃早食嗎?”

宋恂看到她笑眼如星的模樣,不自覺跟著露出笑臉,把手上的糕點遞過去,笑說:

“我吃過了,過來跟你告個別,我明日就啟程去淮山縣了,可能這三年都不會回來。”

姜瑤聽了點頭,接過糕點沒有客氣的當場拆開,拿了一塊給姜浩。

才對宋恂說道:“恭喜,如償所願,一路順風。祝你前程似錦,仕途順暢。”

宋恂笑了笑,感嘆道:“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這縣官。”

姜瑤:“你這路比我還難走,我也不懂當官的事。

不過縣令職責大的方向應當都避不開要勸課農桑,發展經濟,徵收賦稅,維護治安,教化百姓這些吧。”

見宋恂聽著頷首,姜瑤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簡直是在班門弄斧,這些你才是專業的。”

宋恂:“不會,你說得很對,我在思考在這古代要怎麼發展一縣的經濟,提高糧食產量。”

姜瑤看了眼廚房方向,見姜阿爹和姜阿孃沒有出來,姜浩在一旁邊玩邊吃著糕點。

她壓低了聲音說:“本朝是不是還沒有引進番薯和馬鈴薯?我在這裡都沒看到。

這兩種糧食作物產量高,馬鈴薯更是從南到北,在貧瘠的土地都能生長。”

宋恂也低聲說:“馬鈴薯興許已經傳入了,只是沒有推廣,知道的人少。

不過也受種植制度的影響,這裡是農業社會,農業精耕細作幾千年,已經非常成熟了。

農戶們的土地在種糧食前後都已經安排好要種什麼了,這些外來作物沒有推廣是很難插一腳進來的。

況且這裡歷史的發展和我們華國的歷史發展不一樣,像是一個另外的時空。

你記得華國曆史上,番薯是從哪裡傳入的嗎?”

姜瑤想了想,說:“馬鈴薯和番薯都是明朝萬曆年間才有的。

番薯我記得是閩中的商人冒險從海外帶番薯藤苗回來的。

馬鈴薯的話,我記得以前看過分析,有的分析說是可能由荷蘭人從海路引進京津及華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