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看。”
崔瀺愣在當場,心中有些激盪,緩緩正色道:“洗耳恭聽。”
身穿金衣的香火小人稚聲稚氣道:“學生問‘蟹六跪而二螯’,作何解?可是筆誤?先生答曰,窮秀才囊中羞澀也。”
崔瀺捧腹大笑,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所有人都覺得莫名其妙。
崔瀺獨自走向藏書樓,笑得停不下來,一邊走一邊擦拭眼角的眼淚,轉過頭笑道:“先生,我就不送啦。”
崔瀺走入書樓,在二樓視窗,望向陳平安的背影,高聲喊道:“先生,若是遇到天大難事,可以折路去找那位戶部老侍郎,就說你是我的先生即可,若是能夠違心說你與老秀才,是半個師生關係,就更好了!”
陳平安轉頭說道:“知道了,你自己小心。”
崔瀺揮手,喃喃道:“起而行之,你我共勉。”
崔瀺一路登頂,來到六樓,登高遠眺。
之前之所以不願登上這一層,不是這裡有什麼玄機,而是少年心性又在作祟,讓崔瀺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往事。
文聖首徒也好,大驪國師也罷,一樣是從少年從年少歲月走來的。
崔瀺到了頂樓,向後倒去,隨手將那方古硯放在一旁,全然不顧灰塵沾染白衣。
他轉過頭,看著硯臺,“既然已經開始做了,不如一鼓作氣,將這上古蜀國的蛟龍孽種一網打盡,全部豢養其中?”
崔瀺望向樓頂的五彩藻井,雕刻有威嚴團龍。
跟記憶裡的自家書樓,不太一樣,光線昏暗,可沒這麼漂亮好看的風景。
崔瀺閉上眼睛,有些犯困。
還記得他在年幼時分,天資卓絕,只是心性不定,便被寄予厚望的爺爺狠心地“關押”在書樓頂層的小閣樓上,搬走樓梯,三餐用繩索送來食盒,吃喝拉撒都在那麼點大的地方解決。
自然還有個馬桶,每天都會換,孩子為了反抗,表達自己的憤懣不滿,經常撕下書頁當廁紙,或是摺紙為小小的紙鳶飛鳥,從一扇小窗丟出樓外,乘風而飛,然後每次就會聽到爺爺拄著柺杖在閣樓下邊破口大罵。
那個時候,崔瀺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將閣樓所有書本壘砌起來,站在高高的書堆上頭,趴在視窗眺望城外的江水,經常一看就是幾個時辰。
當年崔瀺還不叫崔瀺,而是崔瀺巉,瀺解字作水聲,巉則解字作雄山峻嶺。
為他取名的爺爺,那會兒當然是希望這個孫子,長大之後道德品行、學問修養兼具名山大川之美,智仁兩全,山水皆靈秀,能夠成為讀書種子,躋身君子賢人之列。可是孩子不領情,好不容易走下閣樓後,很快就離開家鄉去遠遊,走出家國,走出一洲,最後一直走到了中土神洲,只恨走得還不夠遠,離那個倔老頭越遠越好,而且還故意把那個巉字給去掉了,只留下相對喜歡的瀺字,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裡,始終對外自稱崔瀺而已。
哪怕崔瀺重返寶瓶洲,成為大驪國師,依舊沒有回過一次家鄉。
不想回去。
崔瀺睜開眼睛,用袖子抹了把臉,“看什麼看,沒看過大老爺們傷心啊。”
頂樓出現一位陰神出竅遠遊的儒衫老人,正是那條老蛟,老人盯著那方硯臺,臉色陰沉。
崔瀺沒有起身,一揮袖子,將硯臺拂向老人,“你的三百年修為已經打掉,上次的事情就算兩清了。接下來你不用著急去往龍泉縣,幫著抓捕蛟龍之屬的殘餘孽種,不論老幼大小,一併關在硯臺內,我家先生留了許多品相最佳的蛇膽石,並沒帶出家鄉,也虧得他沒帶出來,不然以他的性子,天曉得會不會當散財童子,早早揮霍殆盡,現在正好,將來可以物盡其用。”
崔瀺坐起身,漫不經心地抖了抖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