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正廳並無神誥宗道姑的身影,環顧四周,最後看到了站在書房桌旁的女子。

貌美道姑身穿道袍,卻摘去了先前常年不換的魚尾冠,變成了一頂蓮花冠。她所在的神誥宗,在道教道統內部,是一個頗為怪誕的存在,道統複雜駁雜,傳承混亂,道家三教皆有香火,是一筆糊塗賬。

賀小涼一手扶在書案上,開門見山道:“陳平安,我這趟來找你,是受人之託。陸掌……”

那個“教”字,差點就要脫口而出,賀小涼臉色如常地改口道:“陸沉,也就是曾經去過泥瓶巷的那位道人,他如今就在龍泉小鎮,只是不方便見你,就要我來取回一張藥方,只是最後那張,蓋有四字朱印的那張,除此之外,還要我還給你……”

說到這裡,賀小涼微微一笑,“一顆蛇膽石。從此之後,你與他一筆勾銷。你走你的陽關道,他走他的獨木橋。他親口說,‘日後我們若是還有機會相見,大可以坐下來,桃李春風一杯酒。’”

陳平安既鬆了口氣落回肚子,又提起了一口氣堵在嗓子眼。

不是為了阮邛鑄造的那把劍,而是單單衝著自己來的。

賀小涼微笑道:“他最後還要我轉告你,從今往後,好自為之,記得一定要在南澗國止步下船。”

陳平安點頭道:“好的。”

賀小涼指了指正廳的桌子,兩人相對而坐,賀小涼想了想,手掌一抹,桌上出現了一方亡國之後流落民間的傳國玉璽,方方正正,質地則凝脂圓潤,這是一件咫尺物,比起已經相當珍稀的方寸物,更加難得一見,少年崔瀺隨身攜帶有一件,當初在大隋書院東山之巔,就是從裡頭掏出數十件法寶,一夜過後,打出了“蔡家老祖宗”的名號。

然後賀小涼又伸手提了提,咫尺之物的玉璽上方,懸浮有一件刻有云篆的古硯,之後古硯裡頭跑出來一本玉質古書,最後古書之中,飄出了一張小荷葉,最後的最後,才是從方寸物的荷葉當中,滾落出一顆蛇膽石,正是陳平安交由賀小涼轉贈陸沉的那顆。

一樣咫尺物,三件方寸物。

這叫無聲的炫富。

而且炫富炫得一氣呵成。

可能天底下任何一位十境練氣士,瞧見了這個,都會把眼珠子瞪出來。

別人最多是躺著掙錢,賀小涼卻是躺著接納福緣。

賀小涼重新收起荷葉、玉書、古硯和玉璽,然後將那顆蛇膽石輕輕推向陳平安那邊。

看到陳平安似乎不敢收下蛇膽石,賀小涼坦誠道:“放心,這次陸沉不會再動手腳了,就像他親口保證你我之間的這次見面,不管我做什麼說什麼,都不會運用神通窺視,他只要親口說了,你我就可以相信。”

陳平安這才駕馭十五,從裡頭飄出一張藥方,印有“陸沉敕令”四字。

賀小涼沒有伸手去拿,只是運用術法,將其收入自己方寸物荷葉當中。

做過此事,賀小涼神色明顯輕鬆了許多,甚至拿起了一隻名為火梨的靈果,輕輕咬了一口,笑道:“好了,公事已了,接下來就是私事了,陳平安,你別緊張。”

陳平安無奈苦笑,我能不緊張嗎?

賀小涼問道:“你有沒有聽說,我已經離開神誥宗?”

陳平安搖頭。

賀小涼自嘲道:“看來還是道行太低,名氣太小。”

賀小涼笑了笑,不急著開口說話,有滋有味吃著火梨,此物能夠抵禦寒意,讓人通體舒泰,至於一顆火梨蘊含的靈氣,不值一提,遠遠不如長春橘,故而售價不貴,經常是山下的將相公卿,在冬春之際的待客必備之物。

但是在青瓷果盤裡,卻是長春橘更多,火梨屈指可數。如果不是跟春水秋實問過價格,陳平安絕對會以為數量稀少的火梨,價格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