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跟投資者最終目標是為了賺錢。
過多的撞車事故引發車損,車隊不僅不賺錢,還有可能賠錢。
並且在預算帽的限制之下,車隊動用太多資金去修車,還會影響到下個賽季的研發預算,從而讓車隊喪失競爭力。
也就是說哪怕f1車隊家大業大,依舊扛不住事故頻發的車手,往往會選擇解約放棄。
連米克·舒馬赫這樣的圍場最強戶口本,都沒能躲過車損過高帶來的淘汰命運。
陳向北上輩子一沒戶口本優勢,二沒有高額贊助,他根本就承擔不起車損帶來的嚴重後果。
就導致陳向北進入越高階別的賽事,開越貴的方程式賽車,潛意識裡面就越畏手畏腳。
往往會選擇在安全範圍之內,努力透過高強度訓練,來提升自己的走線精準度跟流暢性,而不是去挑戰那不安全的極限圈速。
類似情況不僅僅出現在陳向北身上,早期的日本車手同樣如此。
直到八九十年代日本汽車產業蓬勃發展,諸如本田、豐田這類豐厚資本的廠隊進入圍場,有了靠山跟底氣之後,新生代的日本車手風格才愈發激進。
佐藤琢磨、小林可夢偉、角田裕毅等等,放在賽道上都屬於不怎麼怕事的主!
同時這就是為什麼,以澤野弘樹雙冠王的經驗,卻沒能看出陳向北問題所在的原因。
他也是日本老一輩“怕”事故的車手!
“北,想要提升技術很容易,想要突破心態很難。”
“f1圍場裡面其實單論車技,很多時候已經沒有本質區別,更多在於車手的心理質素。”
“記住了,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強大!”
說罷,奧德託在陳向北肩膀上拍了拍以示鼓勵。
他不是想要打擊陳向北,相反是看到了這名中國新人的潛力,以及賽道上展現出來的紮實基本功,萌生愛才之心才會說出這番話。
“奧德託,我明白了。”
陳向北點了點頭,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問題所在。
“既然明白了,那就跟我一同看看小林的跑法吧。”
說罷,奧德託就拿起那個望遠鏡走出p房,又前往位置最好的看臺。
陳向北這次坐在奧德託的旁邊,認真觀察著小林崇智的跑線跟賽車資料。
同樣進行了兩圈暖胎達到最佳工況溫度,小林崇智第一個計時圈的成績不如陳向北,慢了0.3秒僅跑出來1分59秒787的成績。
差距如此接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在於小林崇智相當於特調,正常情況下雷諾級別賽事,根本就不會有f1車組成員來幫你調車。
另一方面則在於低階別賽事只要脫離了學院範疇,受限於賽車效能上限不高的因素,車手們圈速往往很難拉開很大差距。
好比後世雷諾方程式跟f3賽事,排位賽一秒鐘差距裡面能塞進去十來輛車,大多車手圈速成績極其接近。
“北,看出來小林跟你的不同了嗎?”
隨著小林崇智第一圈跑完,奧德託開口詢問了一句。
“嗯,他的整體走線跟圈速都不如我,卻在某些彎道比我更加極限。”
小林崇智就是典型的天賦新人跑法,過彎軌跡大多算不得什麼完美,可是在很多彎道里面卻偏偏能出現神來一筆,向外界彰顯自己的上限。
這點就好比f1圍場裡面,很多車手全年下來可能沒拿積分,卻始終得到很高的讚譽跟評價。
那便在於他們往往排位賽裡面,跑出過突破賽車效能的“神之一圈”,讓圍場各支車隊工程師們,注意到了這名車手的真實潛力跟上限。
“沒錯,小林他跑的並不完美,很多地方切彎走線略顯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