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輪胎支援。

每一家輪胎供應商使用的技術跟配方不同,自然就會導致輪胎的效能出現差異。

其中最明顯的區別,就出現在“軟硬度”上面。

賽事輪胎跟民用輪胎不同,側重點並不一定放在壽命跟耐磨上面,相反更注重於升溫跟抓地力。

但輪胎供應商贊助f1賽事,為的就是給自己品牌打響知名度,從而擴張民用市場的佔有率,那麼使用壽命跟耐磨性這兩點就至關重要。

特別在05年f1出現了著名的“輪胎門”,當時的供應商米其林材料配方偏軟,爆胎率顯著提升威脅到了車手的生命安全,直接導致了七支車隊宣佈美國站罷賽。

於是乎輪胎供應商一方面汲取教訓,另外一方面為了市場份額,材料配方變得越來越“硬”,就出現了這種橡膠融化速度很慢的“石頭胎”。

有些新車迷得知“石頭胎”的特性,會認為輪胎硬點耐磨也不一定就是壞事,意味著使用壽命長不用進站換胎,從而能節省停站的時間。

事實上方程式賽事的輪胎壽命,不僅僅看橡膠的耐磨度,還得看輪胎內部的空氣溫度,要是內部過熱的同樣會大幅度增加爆胎的風險!25年f1巴林站紅牛車隊就遭遇了這種困境,兩輛賽車使用白胎(硬胎)想著就是高溫耐磨壽命長。

結果萬萬沒想到,胎溫過熱持續爆表,輪胎橡膠的抓地力卻堪稱冰面,兩種看起來似乎完全不搭極端工況,卻異常詭異的同時出現。

以至於強如賽車機器的維斯塔潘,都忍不住在tr裡面抱怨“這車根本沒法開”。

正常情況下方程式練習賽,車隊都會讓車手測試不同配方輪胎的效能表現,從而做出最優的策略選擇。

可陳向北由於沒接觸過機械傳控的f3賽車,他把練習賽的時間都用在了賽車調校上面,根本就來不及測試輪胎跟輕過載油的差異。

現在又遭遇到澳島罕見的高溫,出現了胎溫異常升高,輪胎表面橡膠卻沒有融化的“冰火兩重天”。

意味著陳向北在極限保胎的難度上面,還得時時刻刻關注胎溫的變化,避免在賽事過程中過熱爆胎!

“收到。”

賽道上方的五盞指示燈已經接連亮起,這個時候陳向北除了公式化的回覆,說再多都毫無意義。

燈光熄滅,二十輛f3賽車如同離弦之箭一般衝了出去,爭奪著東望洋賽道的最高榮譽。

陳向北的起步反應很快,不過他的起步速度並不算最快。

中性胎的抓地力不足,強行拉高發動機轉速跟扭矩,只會出現原地打滑燒胎的結果。

高手對決,勝負往往就在毫釐之間。

相比較雷諾初級方程式車手的“青澀”,能參加格蘭披治f3賽事的車手,至少前排車手頭上都頂著某項f3賽事冠軍的頭銜。

比如說國本京佑,他不僅是去年東望洋賽道的衛冕冠軍,還拿到了全日本f3賽事年度總冠軍!莫他拿同樣如此,他是義大利f3賽事的新科冠軍。

陳向北很清楚自己抓地力薄弱,單單憑藉速度守不住杆位入彎的內線,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最快速度變道,用擋車的方式強行阻礙對手搶線入彎!想法很美好,操作也沒問題。問題出在對手不是什麼菜雞,輪胎抓地力帶來的微弱差距,足以讓莫他拿這種頂級“地頭蛇”抓住時機完成抽頭!陳向北這邊剛有變道的動作,跑過兩年格蘭披治的莫他拿,就經驗豐富的把前輪卡在13號賽車後輪位置,不給他任何側移擋車的空間。

不僅如此,排位賽第三的衛冕冠軍國本京佑,也是拿捏住中性胎起步弱的劣勢,長直道外側全油門拉滿,打算在t1水塘彎強吃陳向北。

“澤野前輩,這屆對手真的很強勁,不知道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