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廠房內部,相比較原超級亞久裡總部的空空蕩蕩,這裡面充斥著各種裝置儀器跟賽車部件,一眼望去至少有數十名研發工程師正在認真工作。

雖然這個世界觀看f1比賽的車迷數量接近十億,但對於賽車的研發過程瞭解的卻不多。

事實上f1賽車研發出來飛馳上賽道之後,並非這輛車就陷入停滯沒有更改,全年整個賽季還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升級,這樣才能保持足夠的競爭力。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一支車隊開局速度很快,各種碾壓對手大殺四方。

結果跑著跑著,就逐漸落在後面查無此人,往往就在於車隊後續跟不上。

類似情況更多出現在小車隊身上,比如說22年的索伯車隊,開局c42靠著圍場內重量最輕的優勢,基本上佔據著“地球組”頭排的位置。

只是隨著賽事的進行,車隊資金跟研發就比不上那些大車隊,逐漸被對手追近跟超越。

至於大車隊越來越慢,原因有可能是升級幅度不夠大,也有可能是出現了“負升級”。

畢竟實戰跟風洞中的模擬資料不同,還得考慮賽道佈局跟車手適應能力。很多時候看著升級部件在電腦資料中很美好,實際應用上去卻一塌糊塗。

所以想要保證一輛賽車全年具有競爭力,以至於造出一輛真正的“火星車”,對於車隊的研發實力要求極高,整個過程中容不得絲毫技術路線錯誤。

很快陳向北跟斯塔勒穿越總裝車間,來到了成品車庫面前。

隨著大門的緩緩開啟,一束探照燈從吊頂打下來,照射在一輛黃白配色的方程式賽車上面,它就是本田f1車隊遺留的終極產物ra109原型車。

當然,現在應該稱之為布朗車隊的bgp001賽車!

兩人走到賽車面前,斯塔勒伸出手緩緩撫摸著殼體,用著堪稱“陶醉”的語氣訴說道。

“北,這就是集結了四支研發團隊技術結晶的賽車,它是如此的優雅、迷人跟強大!”

斯塔勒的動作跟言語,無一不是透露著這個英國老頭子,發自內心對這輛bgp001賽車的欣賞跟喜愛。

陳向北對此能感同身受,因為車手面對一輛真正效能強大的賽車,那種迸發的情感嚮往同樣無法抑制!

其實斯塔勒說的還不夠詳細,這輛bgp001不僅集結了四支頂級研發團隊,還擁有著三座不同風洞輔助配合,堪稱f1賽車歷史上的里程碑。

這三座風洞分別是位於米鎮的布朗gp研發總部,位於銀石附近的超級亞久裡研發總部,以及位於日本東京的本田賽事總部。

至於第四支頂級研發團隊,則是來自於引擎供應商梅奔!

本田完成了ra109原型車幾乎全部動氣動力學設計,卻沒能撐到安裝引擎實車測試那一步。

隨著本田集團的全面退出,自然得不到本田賽事引擎的供應,羅斯·布朗只能把目光轉向其他引擎供應商,梅賽德斯·賓士就這樣進入了視線。

雙方在邁凱輪ceo惠特馬什的牽線搭橋下達成合作,梅奔為布朗gp車隊提供賽事引擎。同時為了能做到引擎跟變速箱的完全適配,還派出研發團隊更改了部分底盤設計。

bgp001誕生充斥著曲折跟傳奇,自它之後整個方程式賽車歷史程序中,應該很難再出現幾大巨頭聯合研發同一輛f1賽車的場景了。

就在陳向北跟斯塔勒欣賞賽車的時候,一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人走進了車庫,他就是現任布朗gp車隊的創始人羅斯·布朗!

“斯塔勒。”

羅斯·布朗首先呼喚了斯塔勒一聲,他對於這個前威利姆斯投資人很感激。

如果不是斯塔勒在關鍵時刻注資四千萬美金,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