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殊同花了四十多天的時間,多次往返明江和青寧,才把學院人力架構方面的內容做得完善。
期間他得到了以洪承亮為首多位教授的支援,這些前輩們對學院建設的見地,是胡殊同遠不能比的。
不僅發動各自的關係,他們還以明江大學科研站的名義,從校方角度為同興學院注入師資。
胡殊同又先後跑過青大隆大,明確了一些意向性的合作。
與此同時,曾昭達等人的行業協會也對同興學院發起鼎力支援,結合現狀對教學內容出具了詳細的規劃。
乍一看,胡殊同的行事邏輯有些顛倒,學院的基礎建設八字還沒一撇,反倒是本該後續的工作被大量前置。
對此胡殊同也是不得已為之,他當下在忙碌的恰恰是為了給博取基礎建設添磚助力,期待用一份更成熟的報告方案,結一顆更大的果子。
一週前,胡殊同便把方案發給了雷小溪,久等之後終於得來答覆,明天發改委將舉行專項的研討會,邀請胡殊同參加。
胡殊同意識到這有些類似於曾在明江參加過的答疑會,然而雷小溪釋放出來的另一個訊號卻讓他內心一沉,事情有些不樂觀。
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一個省基金使用機制的問題,一旦上升到這等高度,事情就會變得非常複雜。
同興學院申報的是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但此項基金的考核評價,是以智慧終端、節能環保、新能源為主要方向的新型企業。
同興何嘗不想申請“冷鏈物流學院扶持基金”,但根本沒有這樣的舉措。
而在青寧的省級基金中,產學研一類的研發基金、學科領域專項基金,投入的規模又遠遠無法與產業發展基金相比。
不得不說,冷鏈行業早已不能稱之為新型產業,但胡殊同細讀過產業基金實施方案,“優勢產業的成長期”也在這個範疇,只是沒有羅列具體領域罷了。
第二天早上,胡殊同剛來到發改委的時候,卻被臨時告知參加下午的會議。
不是“會議延遲到下午”,在胡殊同聽來也是一個訊號,這說明發改委對這份報告方案存在不小的分歧,先行釐清一些東西,才輪得到與自己討論。
胡殊同沒有離去,在停車場邊上的長椅上坐下,靜下心來思量著這裡面的諸多可能。
如今的雷小溪已是省發改委的五位副主任之一,晉升副廳級,分管政策研究室、國民經濟綜合執行調節處等。
會議室裡,針對同興的方案,領導們展開討論。
“雖然說產業發展資金沒有對具體的領域逐一展開,但新興產業、優勢產業是主抓的地方,環保和能源問題現在很突出,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這裡面存在很多技術問題,產業基金更大的著力點應該在這裡.”
雷小溪道:“我認為產業資金對各發展領域的學術資助也是可行的,這部分基金我們強調的無非是產業與發展,本質上做產業就是強人力,發展人力就是強化產業的底力。
雖說這些年我們對冷鏈扶持的力度很大,但除了園區硬體就是具體的科研專案,人力建設方面還有推進的空間.”
“但問題是,企業學院的前景值得我們商榷,資料上來說,企業大學的學習管理真正轉化為企業績效的不足10%,國內很多的企業大學都有名無實,更甚至把原來的培訓中心換了個招牌。
具體到同興而言,本身還處在發展階段,這個步子是不是大了點?到底需不需企業大學,我想是更應該考慮的地方.”
雷小溪立時道:“同興的企業大學更應該把它理解為行業大學,而不是把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與固有的行業人才缺口同等來看。
況且以同興持有的人力,我不認為企業學院對其自身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