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殊同小時候,縣裡的菜市場是他最不喜歡的地方,整個童年就像被菜包裹了一樣。

費了苦工把家裡的萵苣、芹菜、豆角賣掉,還要接長不短去縣裡買點洋蔥、豆腐和一些調味品,總是圍著這些轉,對小孩子來說一點樂趣也沒有。

而且菜市場遍地的爛菜葉子,就像西瓜皮一樣又黏又滑,小孩子活潑好動,一不留神就摔個屁股蹲,再抬手一看抓著像粑粑一樣的爛糊糊,可以說沒有比這裡更讓人嫌棄的地方了。

所以每次和母親買菜,胡殊同總會要點“跑腿費”,走出菜市場,哧溜就鑽進了那個轉角,買包瓜子和幾卷果丹皮才是他逛菜市場的意義。

當年的菜市場對胡殊同來說像一個又一個窖,這裡囤著土豆、那裡囤著白菜,成噸成噸僵在一處,全部逛下來也就那麼十幾種。

今天的菜市場早已看不到絲毫當年的痕跡,不僅乾淨清爽種類繁多,連菜的堆碼都花了不少心思,有的商戶還用大蔥、青椒和紅椒擺出孔雀開屏的樣子。

去超市往往是尋找,在菜市場則是相遇,而今有了更多讓人驚喜與驚奇的品類,從盤算好要吃什麼,變成了原來有這個,那我們可以做一道什麼。

當一個人來到這樣的地方,即便一棵菜都不買,也能從滿口鄉音的寒暄中,看到人間煙火氣和最濃的人情味。

熱熱鬧鬧、討價還價、擠擠挨挨,市井人間、飯前炊煙,都是生之樂趣。

此時此刻,像極了當年的情景,胡殊同提著大大小小的塑膠袋走在母親旁邊。

春節馬上到了,這個年胡殊同和欒平欣決定把老人們都接到青巖來,在一起過個團圓年。

母親在前精挑細選,蔬菜、水果、魚蝦牛肉,不一會兒胡殊同就兩手沉甸甸,“媽,我看差不多了吧……”

“過年那幾天菜市場就沒什麼菜了,這才多大一會兒你就不耐煩了?”

“沒有沒有.”

“這活本來不用你乾的,你爸在你這個歲數的時候,你都能扛十幾斤土豆從縣裡走回去了.”

胡殊同一邊皺眉一邊嘿嘿一笑,“跑腿費給得多,我當然勤快了.”

“老闆,這小白菜給我稱二斤.”

“媽,這個叫娃娃菜.”

“喲,你比我清楚多呢.”

母子這邊正買菜的時候,老胡和老欒坐在陽臺上,面對著面神色都不怎麼輕鬆。

“老胡,咱不能等了,你想如果他倆四十以後再張羅,你都快七十了,等你孫子考大學,你都快九十了!”

雖說這歲數都在故意往大撐,但還是給胡萬奎急得連連抽菸,九十可太誇張了,“老欒,你來想想辦法,我這大老粗,他們一找理由,咱連句話都接不上.”

欒啟鎮也是一嘆,“有好辦法哪至於今天,不管怎樣,得給他們兩個點顏色看看。

從現在起,和你說話不要理他們,凡事看我眼色,好好打配合.”

“平欣那脾氣,我可不敢.”

“這也不敢那也不敢,孫子哪天才能見!就這麼定了,必須讓他們清清楚楚看出事來,不然這年就白過了!”

胡殊同買菜回來,陪母親買衣服的欒平欣也正回來,電視機正放著一部動畫片。

兩個母親到後廚忙活,兩個老頭情緒都不怎麼高漲,胡殊同和欒平欣大覺失策,這是攢了一個雙方合力而無人打擾的“催生局”。

不過胡殊同和欒平欣也明白,放在正常家庭這是自然而然的事,遠不至於擺這麼大情緒成了不得不隆重一提的事,但在這個家裡卻屬實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以他們二人的節奏,接下來又是滿心業務、滿腦行業的一年,這是件遙遙無期的事情,不怪父母們無處不在的瘋狂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