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也利於不同功能機構的溝通合作。
此舉背後還有更大的考量,隨著冷鏈發展的更新局面,學術上、技術上擰成一股繩,是整個青寧的訴求。
通力做好省級農產品品牌,透過技術和包裝增強品牌的辨識度、附加值,才能讓青寧冷鏈、青寧產品躍上新的臺階。
此事受到極大的重視,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協同經貿司共同發起,廣邀青寧各機構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梳理整合、破冗立新,賦予青寧冷協戰略的高度,做好新契機新時代下的冷鏈工程。
然而在此之前,陸建華單獨邀請了胡殊同,此人也算是胡殊同在發改委的熟人了。
當年他主抓青菜南運,二人由此結識,後來無論是企業家論壇還是冷鏈資金申報,胡殊同都與他打過不少交道。
現如今,同興在青寧冷鏈界的影響力無人能及,而學術技術上的問題胡殊同也是絕對的內行人,多年以來同興辦實事的能力也是深入人心。
所以在召開大會之前,陸建華打算先聽一聽胡殊同的想法。
去往發改委的路上,胡殊同也思量頗多,這位陸處長的心思他能猜得一二,同興也有信心把事情做實做透,但胡殊同滿心在想的卻是,如何不讓這個大擔子壓在肩上。
這樣一場整合的複雜,胡殊同不僅心裡有數也知力有不逮,不僅同興抽不出人,他自己也分身乏術。
同興學院即將迎來第一批生源,胡殊同又將多了個身份,叫做校長。
思前想後,無論怎樣總不能告訴陸建華自己有多忙吧。
見面之後,陸建華上來便捧著同興,順之也道明瞭意圖。
“距離上次見面才一年多的時間,胡總運作之下又讓人看到了新的氣象,同興在冷鏈行業不管資歷還是前景,青寧地界無出其右。
如今的冷鏈機構,說句不中聽的話,真的像一盤珠子掉滿地,沒點硬底子的人想把它提起來門都沒有.”
胡殊同沉默片刻,“陸處長,這件事同興可以牽頭在會上做倡議,但我擔心過程會很緩慢,恐怕達不到省裡的預期.”
陸建華皺了皺眉,“胡總明大97屆,入行十七年,同興無論省內省外都超他人一個身位,從任何一個角度說,事情到胡總這裡都不會慢下來吧.”
帽子越扣越多,胡殊同連是凝眉,“如果是青菜南運這樣的事,同興自當絕無二話,但這些行業機構本質上都是服務商,各家都存在盈利問題。
一旦同興牽頭,己利就會被放大,比如同興帶動整合製冷技術,那麼製冷學會就會下意識認為這是同興研發中心想要統籌,這裡面生出來的念想可就複雜了.”
“再比如當下的品牌協會,同興其實並不精於此,我們努力在做的是如何快速送到終端,至於怎麼包裝完全沒有話語權。
所以說,同興牽頭還有妄自指指點點的意味,服不了眾又怎麼快的了呢.”
陸建華越聽越不對勁,這和從前同興帶給他的感覺判若兩家,那時候的同興,只要是能出頭的事,這眼前人目炯言切、意氣明烈,無論如何也要扛下。
可眼下他卻覺得坐在自己面前的這個人,像一個“隱者”,滿口下來只言配合,無一絲浮出水面的意思。
要知道主導全新的青寧冷協,是幾百場企業家論壇都比擬不得的影響,而他卻透著古怪的平靜。
言語間的尺寸拿捏,彷彿心中早已定下該秉的刻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