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殊同目前最為棘手的有兩件事,其一是向關文濤承諾的鮮花冷鏈,事情已經拖了半年,這對一刻都不想讓關小曼留在雲城的關文濤來說,多日以來不催不問,已然是足夠的寬容了。
另一件就是隆臺市的三十萬噸單體庫了,據丘雙虎後來說,隆臺市的招標物件已經擴大到八家,有冷庫方案提供商、科研院所,還是隆大、明大兩所高校的研發課題。
不僅各方競爭壓力大,六月就要揭標,留給各方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
對同興來說,這兩件事都落在了企業研發中心頭上,隆藥專案的成功讓同興企業研發中心走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不得不說,當初欒平欣的提議,極有先見之明,企業研發中心對同興有另一個層面的帶動,表面看去這是一種軟實力的體現,但實際上它是與同行區隔最大的硬實力。
比園區大小,十倍於同興的在全國都數不過來,比政策扶持,沿海繁榮大省對企業有更強的拉動,但要是把技術做成一張名片,除了名聲的事,同興依靠這個內部機構,還能獲得技術產權方面的收益。
可喜的是,它已初見成效,隆臺單體庫專案並未細究同興的研發資質,這份標書的下達只因為一件事——
隆藥的改造,同興做到了。
恍然間胡殊同又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好的視窗,對他這個凡事都想做得紮實的人來說,企業研發中心是最好的輸送,透過這些精英人才的合力,在整個行業點起一處一處的星火。
而且這對做技術的人來說是一件頗為欣慰的事,雖不知終點何處,但能拾起從何而來,可能這才是欒平欣最大的初衷吧。
早在胡殊同得知這兩件事情的時候,他便第一時間對研發中心有所交代,然而進度並不樂觀。
胡殊同對大家沒有任何責備,因為這兩件事的難度,都遠高於隆藥專案。
好在是長達半年的醞釀,鮮花冷鏈園區大家已經摸索出一些東西,市場調查頗為詳實並結合了國外的先進案例,針對這一領域的特質也有了一些新穎的提法,選址也有了幾個備選,基本上可以上會立案進行整合性的討論了。
然而這座三十萬噸的單體庫,開了兩次會難見成效,因為它和鮮花冷鏈園區是近乎兩個相反的思維。
一個是沒有任何限制的開放命題,甚至可以天馬行空去描摹心中的鮮花冷鏈園區是什麼樣子。
可另一個,是一篇全是條條框框的命題作文,這麼大的庫誰都沒見過,假設對空間進行等比例放大,外圍材料的使用可否按照這個比例進行論證?考慮到這座冷庫的功能,各個冷區的設定如果照搬將意味著大量的浪費。
此外供冷機組的數量與排布、樑柱結構的電腦模擬,還有各種看不見的地方,如管道線路消防,不能有任何疏漏。
關鍵在於,這個時候誰都不敢說大話,不管隆臺最後採取了哪份方案,區別更多在內部格局方面的差異,研發一方要對這份方案的每個字負責,真若出現設計方的問題,將是無法承受的。
當初看完隆藥專案,胡殊同在現場便能拿出一套關鍵點的解決方案,但對這個單體庫方案,一五一十字字落定的東西,他也一時開不了口。
出路何在,看來只有下功夫狠狠鑽研一番了。
研發中心的人其實也是這般思量,縱有想法也多是要加一個“可否”,既然無法自圓自證,都不願意表露太多,畢竟這一屋子裡的都是能人,擔心對整個團隊產生誤導。
這次開完會,人們都離開以後,蘇幕卻留了下來。
“胡總,這座單體庫實際上大家都有想法,但誰也不想牽頭提點什麼,因為我們只有理論上的論證,卻沒有任何實操的經驗。
要我說,我們還是應該找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