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類似專案的人,不說三十萬噸的級別,只要做過更大體量的人,由他出面一講或許大家就活泛了,不至於如此謹慎.”
胡殊同點起頭來,蘇幕一語中的,人們的前思後量他也都明白。
只是這樣的人何處尋,不是求仁得仁的事,不禁問了出來,“蘇叔,你認識這樣的人?”
蘇幕點頭道:“有個人名叫柳知英,是咱明大的校友,比我小一屆。
畢業之後他去了一家跨國海運集團,主要做物流碼頭、國際航運,要說大型冷庫,他們這些做海港儲運的比我們經驗更多.”
胡殊同瞭解海港物流的規模,那樣的統合與集中,船舶的龐大運力和冷儲空間,與內陸做農副產品的冷鏈企業可謂是兩種概念。
“大學時候我便與他關係不錯,畢業之後一直保持聯絡,在我看來,他是我們行業裡頂尖的人才。
不僅在做巨量的儲運,還是國際貿易的第一線,之前龍灣百萬噸船運基地的打造,離不開他的主導。
針對這種大型庫,他一定很有見解,而且以他的資歷,所說的話大家一定都聽得進去.”
胡殊同卻皺了皺眉,“龍灣基地行業裡誰人不知,報道上也很是兇猛,可為什麼前前後後,並沒有聽過這個柳知英的名字?”
話到這裡,蘇幕略有沉默,片刻之後忽而抬頭,“有些事我也猜不得,但他的本事我信得過,這段時間他正閒暇在家,我才想著你二人地利人和,或許可以多聊一聊.”
“地利?”
“沒錯,他是青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