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的加入,也是胡殊同夢寐以求的事,坐在自己面前都是精兵強將,明大金字招牌下塑造出來的人才。

裝置方面、管理方面、運營方面,他都渴望這些助力,以他們的才學,伴隨同興一路成長,擁有成為同興核心團隊的潛力。

老師就是老師,他知道胡殊同需要臂膀,今時的同興胡殊同尚可全面顧及,但往下走,他不可能事無鉅細。

他給胡殊同抓住的,是一筆看不見的重要財富。

實習生當中有一人叫蘇幕,是冷運班的班長,大學期間成績突出。

這個人老師在電話中重點提到,與他一同做了幾個月的專案。

據老師講,此人學術紮實,對冷鏈行業的理解也很出挑,即便在冷藏實驗室中也有所發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蘇幕二十三歲,可看他面相,說三十歲也有人信,一排像梳子一樣的抬頭紋,刮完鬍子之後“青頭土豆式”的下巴,眉毛粗而黑重,說起話來也是腔圓洪亮,處處都顯得很老成。

同興初立,一旦走貨容不得差池,當下這段時日最重要的便是培訓,而胡殊同對這七位大學生的培訓,就是讓他們培訓別人。

從裝置操作、貨物管理,到全程追溯、通行管理,一整套的機制需要全面落實,這是同興的運營之魂。

說到全程追溯,胡殊同苦等的那個人,您也該大駕光臨了吧?

……

一輛微客在高速上行駛。

“這座山最早的時候叫牛牢山,後來人們發現,牛是牛,牢也有牛,二牛相遇總是少不了頂撞,所以就改成了牛奔山。

這一改,還真有點奔前程的意思了,周邊的田收成好了,果嶺的果子也又大又圓了,等我們回程的時候,停在這裡看一看.”

黎舟自如說著,可整個車裡的人都詫異難耐,甚至有人內心直呼蒼天大地,什麼時候“第一天狂魔”開始和大家講起來風土人情了?

暗地裡這第一天狂魔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無論在實驗室還是會議室,這位黎博士最常說的幾句話,無外乎“你是第一天學技術嗎”“你是第一天干這行嗎”“你是第一天玩標籤嗎”。

那不僅僅是嚴厲,還有一種沛然的威壓,彷彿想幹這行,水平都得和他一樣。

但不得不承認,這個人真的很強,所謂一個領域的極致也不過如此。

自打來到達業,rfid在整個技術層面上都有了革新,他的創新性、前瞻性以及針對冷鏈的適配性,讓達業的產品在同行中越發超出身位。

年初,達業被評為市重點軟體企業,在此之前,包括實用新型電子標籤、微波訊號測量裝置等連獲國家專利,如今他們正向國家級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邁進。

這次來青巖,人人都覺得出來,自打出發黎博士的情緒便不一樣了,黎博士他活了,有點像個正常人了。

他的眼睛裡除了資料和標籤,居然能看得見綠水青山還能說起典故來了。

當車停在同興時,人們才發現,原來黎博士的眼睛裡除了rfid,也有人情世故。

二人笑容滿面,握手變成了擊掌,明明是企業間的接洽。

生生讓他們營造出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的老友重逢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