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批蔬菜開進同興的園區前,很多人不能理解,他們的胡總已經早早在冷庫前等待。
在人們看來,那只是一車車普普通通的蔬菜,但它對胡殊同、對同興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這些蔬菜不是盤渚的魚、八方的貨所能比,它們代表著“同興從何處來”,並承載著胡殊同的冷鏈志向。
它更加意味著,當同興打進最先一公里的時候,它的根基就穩住了,讓同興永遠不會浮於半空。
而由這第一批菜所開啟的局面,也讓胡殊同大為振奮,這個口子一旦撕開,把握住第一線的貨源,再沒有人能阻止同興從田間到市場這條全程冷鏈。
胡殊同關於蔬菜的規劃也在一步步向前,這便不得不提到他最早為了這塊地做報告時候所闡述的兩個重點。
一是做“農產品冷鏈配送”,向三大市場供貨便是這項職能的體現,未來隨著同興名氣的壯大,會有更多點對點的直接供應。
而報告中的第二點,胡殊同強調的是“農產品交易中心”,這正是興建兩千多平米交易大廳的原因所在。
從田間地頭收上來的蔬菜,與盤渚的漁業往來,以及今後外省各類農產品的湧入,同興不僅要做路子的事,還要做場子的事。
未來的交易大廳,便是同興農產品的展示與交易平臺,面向全市全省全面開放,向所有的超市、菜市場、食材高消耗企業開啟大門,洽談訂單、商討配送都將集中在這裡完成。
得知同興正式運轉起來,早就觀望多時的青緣大公子帶著企業團隊,短暫的參觀之後,迎來此行的重要會議。
不得不說,姜志鵬帶來的團隊陣仗驚人,市場部、銷售部、產品部多個部門的管理人員一併參會,會議室中青緣的隊伍多達二十多人,有些人已有五六十歲,看上去資歷甚老。
雖然提前與姜志鵬通了電話,場面上還是讓胡殊同有些驚訝,儼然,這是一件關乎整個青緣的大事。
同興這邊,市場部門、倉儲部門、運輸部門多人參會,坐在胡殊同旁邊的正是蘇幕,無論是前期的籌備還是運營之後,蘇幕的表現都讓胡殊同覺得這一個值得栽培的人。
這一次來同興開會,用姜志鵬的話說,也是借這個機會給集團各管理開個會,他似乎還有很多需要說明甚至說服的東西。
青緣內部的複雜,胡殊同有所耳聞,自打姜志鵬的父親一病不起,集團股東在內部各有各的人,互相掣肘的不和諧之事時有發生,很多事情很難達成共識。
隨著老對手青寧乳業的不斷佈局,給青緣蒙上了更大的壓力,在集團內部,姜志鵬一直在捧胡殊同和同興,並因為同興這塊從青寧乳業手中奪下的地,給胡殊同擦了不少粉。
投影上是一張青巖市的市區地圖,其上標註有很是密集的紅色小旗子,正是青緣產品的主要服務商。
姜志鵬拿著鐳射筆掃過地圖,“我們先來看看,青緣每一批貨要走的里程,從青緣本部出發,到最北的萬家樂,我們需要跨越整個城區,一個往返九十公里。
到最東面的青盛市場,一次往返八十公里.”
乳製品廠只能建在郊區,青緣的廠區位於青巖市東南郊,建了已快三十年,但這些年青巖市北原區發展迅猛,政策支援明顯,這便使得青緣自身的城市環境並沒有直接改觀。
“再來看同興的區位.”
說話間,姜志鵬的鐳射筆來來回回在圖上畫著一條線,語氣也跟著明烈了幾分,只見那是一條東北西南方向的線,幾乎將青緣的服務客戶一分為二。
“同興到萬家樂只有三十公里,其中二十五公里可以走高速和國道,往西看,沿西環路可以在半小時的時間到達青盛市場!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青緣本部跑一趟貨,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