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至少可以跑三趟!”
“更重要的是,從青緣到同興可以走環城高速,下路口走國道就能來到同興,全程用時一小時。
把青緣大批次的貨儲存在同興,依據相應訂單,北方片區的貨全部交給同興來出,不知大家有何異議?”
這些話在同興說還是在青緣說,效果差了多倍。
首先看到了同興,每個人都會心裡有數,此外這一程走下來,同興所處位置對青巖北部的輻射,可以說是絕對的地利。
姜志鵬說得激昂,底氣也正在這裡,所以他才帶來了這麼多人,也讓那些用慣了老一套的父親的老部下們聽上一聽。
把議題拿到這個場合,起碼會讓場面上收斂,而不像在青緣那樣,一旦讓他們暢談起來,聊著聊著都開始互相鼻孔視人。
運輸有運輸的利潤、市場有市場的規劃、定向單子的問題也未必利索,這些人的小九九,不那麼容易參得透。
姜志鵬所言的也與同興密切相關,所以在同興開這個會也讓人挑不出來毛病。
不過在座之人看來,運輸和市場暫且不說,有一點已然達成了共識。
在別人的場子唱自己的戲,別的不說,青緣與同興的這兩位話事人,可以說心無罅隙。
對很多老牌的企業管理者來說,“把腿交給別人”是不可想象的事,企業掌握不了自己的運輸路,不可控的風險會加大多少倍?尤其是冷凍產品,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貓膩多不勝數,而一件兩件事就能敗了企業的名聲。
所以寧願投入重金,也要打造一支屬於自己的強大運輸團隊。
姜志鵬早已意識到,運輸正在拖累青緣,每個月、每個季度的報表,運輸這一塊所產生的費用都令人嘆息。
並不只是來來回回油耗的問題,還涉及到車輛維護保養,涉及到各處相關人員的工薪保險,還要開專門的運輸部門會,所有部門都要參加,不知分了多少人精力。
姜志鵬深信不疑的是,青緣的出路在產品品質、營養分析、研發投入、細化目標客群等等,這才是值得投入的地方。
這次會議定名是合作研討會,同興當然也該有自己的合作構想。
投影切換之後,是一張同興的運作圖,周邊還有一些技術流程表,也在這時胡殊同開了口,“這是同興的配送流程和溫控方案,各條線路運輸中的溫度問題,同興這邊可以請到技術組到青緣安裝後臺可視,溫控方面各位隨時可以監督.”
這一席話戳中要害,直接掃蕩了人們內心九成的疑惑,視覺化溫控、總後臺監管,這件事青緣自身還在探索中。
“同興有能力做青緣產品的集聚和輸出,正如姜總所言,同興的位置在青巖市北有優勢,我們可以用更短的時間、更少的消耗做到和從前一樣甚至更好的事.”
說話間,畫面一變,呈現在眾人面前的,居然是青巖西北各縣早在三年前就興建起來的裝配庫分佈,在這些裝配庫的核心處,還立有四座青緣的縣級工廠。
“同興周邊有多個縣市,而青緣對縣市自有一套調配,除了向南走市內,向北同興還可以平衡總部與分部。
貨量盈時,從北向南,貨量不足,從南向北,同興具備足夠的調蓄空間.”
胡殊同話止於此,同一時間會議室裡也變得靜默起來,這二人先後陳詞,不覺之間斷了所有疑惑。
細想來,這其中似是有著某種默契,像兩個戴著拳套的拳頭,看上去溫和綿軟,打起來拳拳在肉。
他們合起夥來讓人無處可反駁,企業內部思量這裡思量那處的人,一時間也迎不上來了,此時方才看出,姜志鵬搭這個場子的深意。
同興初立需要支援,青緣頑固正該醒腦,姜志鵬想象不到比這更好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