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被撕開了一條口子。

級特大地震,多半個中國都有震感,強烈的地震波共環繞了地球6圈!

第二天中午的報告顯示,地震已造成六萬九千多同胞遇難,三十七萬多人受傷。

華夏之殤,舉國哀慟。

青巖市的街道上,排起來長長的獻血長龍,帳篷生產廠商24小時運轉,人們以各種形式援助同胞!

全國各地的企業,馳援汶川!

藥品、帳篷、棉被、飲用水、泡麵以及生命探測儀、起重氣墊、擴張鉗等等,各行各業的車輛都在不斷髮往汶川!

國家儲備凍肉緊急響應,從各大倉儲企業運往災區。

當晚,同興十輛冷藏車出發,五十噸的半加工蔬菜和二十噸豬肉運往災區。

與此同時,第二批車輛開始排程。

青南青北的各大園區家家增援,只一天時間就從青寧開出去二百多輛車。

國難當頭,前赴後繼,若有一雙可以俯瞰全國的雙眼,你會發現這是何等的磅礴雄力!天災壓不垮人,中華大地的雄渾、人人念及同胞的意力,這是隻屬於我們的民族氣質!

大企業出大力、小企業出小力、個人紛紛捐款,大大小小匯起磅礴之流!

同興各個口負責人的電話都被打爆了,因為大量的捐獻物資無法及時走出去,有一些商店要捐水捐面,還有像帳篷、棉被、蠟燭、手電筒、毛毯這些集中起來的物資,民間自發捐獻的數量越來越大。

車輛越走越少、物資越積越多。

人人都迫切想把自己的捐獻運到災區,但若沒有章法的肆意收取,只會讓事態越來越亂,而且無法保障車輛的效率。

在此情形之下,胡殊同逐一聯絡各大物流園區,希望能坐在一起商量商量物資馳援的事。

只過了半天的時間,同興便聚來了很多人,當初晚宴的人都來了,同行們又坐在了一起。

胡殊同的那場晚宴沒有白擺,最起碼讓這二次會面自如通暢,畢竟大家都不陌生。

胡殊同最先表態,同興拿出二十輛車供應運輸,緊接著春融、天勝、青通、鴻立接連表態,這一下就有了百餘輛車可供排程。

“胡總,這件事我認為應該分縣城進行,首先我們應該分配好各縣,不要產生重疊影響效率,這個當口耽擱不得.”

“我建議大家把轉運站都排程起來,先就近把能派的車派出去,日後再走內部調動.”

“現在醫療裝置和血袋非常緊張,青南的車應該主要負責配合相關部門進行這方面的輸送.”

“沒錯,我們就以青巖為線就近排程,大家青南青北都有轉運站,離青北近的就收取各地物資,離青南近的就運輸醫療裝置。

不用細分我們的大本營,把整個運輸盤活起來才是!”

“就這麼辦!胡總既然可以提供二十輛車,我們自身捐獻的下一輪物資就都交給同興,除了同興的物資,其餘的一併空車向南,沿途收取我們的物資。

而我們的車,全部用來收取各種捐獻的物資.”

“可行!我們把物資全部調到沿線倉庫,儘可能聚在青明高速口附近,這樣就不用一直在青南徘徊耽誤時間,斜走高速直接向災區靠攏!”

這一席間,胡殊同根本沒說幾句話,然而已見成效。

簡而言之,以車以庫為單位,不必細究誰家是誰家,大家聯合起來,以輸送為第一要義。

不僅落實了各家的馳援,更把各地一時難以走出的物資運送出去。

此一來諸事協調,青寧這些有車的人,開始有了一道共同的指向,“我們如何齊心協力把貨走出去”,前端庫、轉運站本是自身的拓局,卻在此時忽然發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