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平欣的製冷技術研究院,在胡殊同的倡導下,得到了青巖業界的大量支援,另一面雷小溪也在積極向上申報技術課題。

人事方面,有製冷學會的十多位專家,胡殊同又向青寧大學申請,組建了一支對口製冷研究院的顧問團隊。

對欒家來說,欒平欣的歸來是大喜一件,欒啟鎮大力支援女兒的事業,舊報社翻新以及技術投入的各項費用,欒啟鎮給予了大量的資金支援。

就這樣在五月上旬的時候,集合各方人的努力,製冷技術研究院終於落成了。

這是青巖市第一所製冷技術研究機構,這個領域前景光輝但人才稀缺,欒平欣隆山大學研究生以及各項研發履歷,讓市有關部門重視起來,揭牌當日也發表了講話予以鼓舞。

忙碌的胡殊同並沒有參加揭牌儀式,第三天的時候他才來到研究院,這裡由一小棟五層的老報社樓裝修而成,一層用來展示和接待,另外的用來作為辦公區和裝置區。

為了這製冷研究院,胡殊同數月以來跑前跑後、各種接洽,終是沒有在欒平欣面前食言。

如今終於見證了它的誕生,見到胡殊同時本應歡容悅顏,可此時的欒平欣,平靜之下卻透著一絲為難。

胡殊同立覺有事,“平欣,怎麼了?”

“殊同,雷處長那邊審批下來了,而且還可以根據研發的進度分批資助研發款.”

“這是好事啊,你怎麼還很惆悵.”

“這個專案屬於屬於特事特辦,我可能在一段時間裡都沒法專心冷藏方面的工作.”

“是什麼專案?”

欒平欣沉吟一瞬,一時有些不好開口,“是省廳的醫用冰櫃專案,未來將提供給各縣鎮的疾控中心,專門用於免疫規劃.”

欒平欣之所以難以啟齒,因為研究院的落成前後都深深和冷鏈物流關聯起來,胡殊同也是仗著這個領域的前景,達成了各大冷鏈園區與研究院的合作協議。

業界的鼎力支援,實際上也能化為研究院的一大資質,這樁樁件件匯同起來才有了這省廳專案的下達。

此一來,業界的支援反倒為醫用製冷做了嫁衣。

技術研發這種事,要花多少時間誰也說不準,使得欒平欣慚愧不已,心知許多胡殊同說出去的話在一段時間裡都無法兌現了。

然而,他並沒有從胡殊同臉上看到一絲的失落,只見他雙目炯炯問了出來,“就是因為這件事嗎?”

“是啊,愁了我一宿都不知道怎麼和你說.”

“平欣,這裡是製冷技術研究院,不是食品製冷也不是冷庫技術,你有什麼可多慮的呢?”

“這些我都明白,可是我知道這個研究院是怎麼起來的,你怎麼和人家圓那些話呀.”

胡殊同微一笑,一副不在意的樣子,“起都起來了,圓話算什麼大事。

你專心省廳的專案就是,其他的什麼都不用想.”

這點事胡殊同要是都想不通,未免太狹隘了,食品安全很重要,疾控預防便不重要嗎?都是頭等的民生大事。

這個研究院的使命是製冷技術,它理應運用在各行各業,它應該由一個核心點出發,展開各個領域的製冷技術研發,而不是作為某一個領域的附屬。

冷鏈發展到今天,作為一個行業人,要是一聽到這二字就只有食品,那便看得過於短淺了。

除了食品冷鏈,我們國家的醫藥冷鏈、液化天然氣冷鏈、應急冷鏈等等都在探索與進步中。

這一切,大前提都是“冷”。

所以往下想了幾分之後,一種鼓舞浮上胡殊同的心頭,對於滯後了食品冷鏈支援這件事,在胡殊同心里根本不值得沉澱。

經此醫用冰櫃一事,反而賦予了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