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黎舟給胡殊同打了電話,分享了一些達業的新成果。

這幾年來射頻識別技術裝置愈發火了起來,而且在更高的層面得到重視,去年國家和企業合作,資助“創新圈計劃”,透過在生鮮蔬菜和生豬活體上放置電子標籤,實現產地廠家等基礎資訊和檢驗檢疫資訊的公共資訊平臺搭建。

類似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開始透過電子監管碼,實現物品真偽的鑑別,一件物品分配一個註冊碼,防偽有了更為有效的手段。

流通領域更不用說了,這片射頻識別的新興市場,煥發著越來越強的活力,隨著政策的傾斜以及私營企業的先行發力,全面帶動起射頻市場的競爭,愈發變得像冷鏈行業的一項標配,有庫有車、要儲要運的地方,就有射頻識別的用武之地。

因為射頻識別裝置的特殊性,生產商之間的裝置互不相容,所以拿下一個客戶幾乎意味著終生繫結,升級裝置、新增標籤等等,乃是穩定的線性收益。

黎舟在電話中重點提到了防水封裝工藝,可以實現在碼頭等特定環境下的最佳讀寫效能。

特定工況的封裝工藝一直是射頻識別裝置企業攻克的技術難題,黎舟所言在水產運輸儲藏中無疑是具有優勢的。

當然,黎舟可沒有時間向胡殊同炫耀什麼成果,這個電話背後的意思,微微一品便了然了。

二期業務組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已經向胡殊同講了三輪規劃案,每一輪都經歷了大幅度的修改,可最終在胡殊同看來仍是不理想。

改到後面,大家已經顯得有些急躁,這一次胡殊同給大夥延了一個月的時間,並把自己近來蒐集到的資料匯總了過去,以期能在一個月後呈現最終的落地案。

利用這段時間,胡殊同打算去一趟盤湖,和黎舟一起親自跑一趟。

不久之前,恆溫恆溼冷庫的事,黎舟遠不是隻給研究院介紹了專案這麼簡單,他利用達業集團與藥品企業先期的合作基礎,把這個專案變作聯合提報。

研究院做儲的事、達業做運的事,兩相結合為企業提供最優的儲運方案,如此一來,留給研究院的時間便很有彈性了。

來到達業的青寧分部,黎舟已是這裡的一把手,技術市場一把抓。

原本他只是技術部的總監,但做著做著他發現市場那邊的話事人過於影響他的心情,不需耍什麼手段,達業就算換十個市場總,也不會動黎舟一分毫。

況且市場方面他有胡殊同這麼個人在旁,縱有困惑也能隨時取取經,他的做法讓很多內部的人不解,但這就是黎舟的方式,技術上的東西他都懶得和人們解釋,更不要說業務上的事了。

能用一個詞,絕不說一句話,很多與他共事三四年的人,對黎舟的感覺仍然像一個特派員一樣。

二人在黎舟的辦公司聊了少許,不知何時起黎舟又蓄起來長髮,穿著一件駝色的呢子大衣。

“殊同,我聽說你在漁港物流區那裡號召力十足,還組了個盤湖外運冷鏈同盟,這事我想就算我不去,也是十拿九穩的吧。

所有需要的資料我都備好了,包括現場演示裝置,你也算半個內行,本身又有話語權。

同樣的話,你說出來那肯定是胡總說得對,我說出來必然是臺上那是誰.”

胡殊同心想這傢伙說得嘴上抹了蜜,實際就是不想上臺面,“去你的吧,你要是不去,我可就回同興了.”

“沒說一定不去,你難道還搞不定?”

“什麼盤湖外運冷鏈同盟,也不知道是誰編出來的,我都一年多沒有去過盤湖了.”

“你莫謙虛了,不僅傳的有鼻子有眼,我還派人親自去打聽過,聽上去你差不多就是怎麼往外走的扛把子。

盤湖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