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大,剛一走進宿舍,胡殊同就被姜志鵬幾個人圍了上來。

“老胡,你聽說了嗎!”

“聽說什麼?”

“你知道咱冷運為啥把答辯推遲到二十號嗎?”

“老薑,有啥勁爆訊息你能不能直接說.”

“因為咱是明大冷運第一屆,於是乎搞了個明源高校聯合答辯委,也就是說明源省排的上號的大學,明工大、明農大、明科貿,都要以觀摩團的名義參與到我們的論文答辯中.”

“什麼以觀摩為名義,說不定人家就是觀摩.”

“不不不,你這麼想就太單純了,這些專家教授都有提問權,而且還有打分資格!”

胡殊同一皺眉,旋即卻有目露豁朗,“他們打分那豈不是更好?再嚴能有明大卡的嚴?”

姜志鵬肩膀一耷拉,“你當然不怕,可我們大夥可就不一樣了,你看啊,正常的答辯委無外乎任課老師和學院教授。

別的不說起碼混個臉熟,學院活動咱也是拼了命的積極,這冷不丁的來一幫陌生還握有生殺大權的外校人,栽溝裡太有可能了!老胡,我可不想一改再改,萬一搞個延期畢業,我爹吹的牛沒實現,還不要了我的命啊!”

胡殊同心想,明大冷運是整個明源省的第一屆,省內高校加入答辯委大機率是為今後相關專業搭建做準備,若是冷運能在明源遍地開花,這可是一件大好事。

退一萬步講,真要是問出些頗為刁難的問題,也有明大教授坐鎮,最終應該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分數。

至於舍友們的忐忑,在胡殊同想來更多應該是心理層面的,就像假期去曲家營賣菜一樣,一直在和老買家來往,突然來了個不認識的外地買家,總要惦記會不會秤有問題。

不過這種事情,胡殊同能有什麼主意,再者說了畢業答辯人人都是第一次經歷,胡殊同也無經驗可談。

可是架不住姜志鵬等人死纏,胡殊同想起大二大三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時候,會相應配合做一個論文訪談,經過整理還會隨在論文的最後。

當時前來採問的人都是相應版塊有些儲備的人,於是乎,胡殊同便將“對冷鏈的理解”“如何看待這個行業的未來”等相關提問說與室友們,這倒也不算應付,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答辯中大機率會問到的問題。

等了多時的論文答辯終於來了,胡殊同排在最後一天的下午,要第三天才能輪到自己。

宿舍裡一片哀聲,參加過答辯的舍友直言逃不掉改稿的命運了。

姜志鵬苦著臉坐在胡殊同的鋪上,肩膀內縮著,兩隻手疊著捂著小肚子,雙腿像被綁住了一樣死死貼著,像等待傳喚一樣,高大英武的氣質一下子不見了。

瞧著這一出,胡殊同笑著過來安慰,“我們也沒個學長什麼的可以諮詢,有些沒考慮到也是正常,還沒有下來修改通知,你喪氣個什麼.”

姜志鵬哧哧撓著頭,“老胡,你說問我雪糕包裝材料、低溫庫溫度分級,這些我硬著頭皮也就答了,不知道哪冒出來個專家,他問我青緣食品的突破口!這是我爹都沒想明白的事!”

眼見姜志鵬就要飆髒話了,忍了一忍又道:“況且我的論文就是闡述雪糕冰棒冷運冷藏這些如何完善,什麼突破口我壓根想都沒想過!”

“那你是怎麼編的?”

“我編個屁呀!當時就給我問懵了,晾了一分鐘的臺,這輩子都沒這麼尷尬過!老胡,我可是得提醒你,學院不知道請來一幫什麼神仙,哪刁鑽往哪問,你可千萬小心啊!”

胡殊同暗皺眉,不得不說,參加過答辯的室友情緒都太差了。

第一天參加的老陳寫的是果蔬低溫初加工探索,結果被問到全國蔬果網路的建設性意見,聽說老陳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