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優,對方已經聽了兩遍。

就這樣,奮戰五天之後,踏上了新一輪的研討。

會上討論依舊熱烈,提問頻頻,胡殊同一一作答,看上去武關市對這輪方案極有興趣。

但胡殊同內心毫無波瀾,因為看上去和上輪上上輪的景象,差別不大。

果不其然,最終還是得了一個靜待答覆。

接下來又是最苦人的等待,胡殊同心有決定,之於方案他不會再做任何完善,也就是說同興不會再提第四輪。

再等一週的時間,不論有無結果,他都必須要回同興了。

柳知英看胡殊同實是煎熬又閉塞,在這難得的空隙,他打算帶胡殊同去一個地方。

柳知英開著車,向東偏南的方向開了百餘公里,一路上胡殊同問了幾遍,柳知英卻只笑而不答。

車下了高速、又下了國道,走著走著又到了草原上的土路。

更奇怪的是,開著開著忽然一個轉舵,車輪軋在草地上,很快便開上了一個小山坡。

下車之後,胡殊同笑了笑,這裡風景大開,近處可見雪白的羊群,遠望則是青色的山巒,帶給人一種難得的爽朗。

可就在不多時之後,胡殊同忽然聽到了火車的笛聲,徐徐間,一輛四十多節連綿近有一公里的火車開赴而來。

胡殊同一下子便明白柳知英為何會帶自己來這裡,對他們這樣的人,恐怕這是閒來無事最好的散心了。

這不是尋常的火車,這是開往歐洲的,中歐班列。

這不是客運班列,而是亞歐大陸的物流鋼鐵動脈,藉助新亞歐大陸橋萬餘公里的鋪設,打造國際陸運的快車道。

二人默立在這個小山坡上,看車來、循車走,從頭到尾一語不發。

中歐班列前年就已開通,物流圈子無人不知,但也多是僅知而已。

它的規模還未真正起來,但此時此刻,真真切切看到此,讓人心生無限遐想。

國家的視窗、企業的視窗、人的視窗,當大潮在奔湧,會催生不曾有過的心念。

有的時候,不是人的思量有多廣遠,而是一種指引會牽著人向那裡靠近。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再看中歐班列,你會發現時代自有其意力。

二人一語不發,此間不需交流也無從描摹,以此量定著自身幾何,先有想與不想,才有成與不成。

鈴聲打破了靜謐的時空,電話中的柳知英不斷點頭連聲應是。

掛了之後,柳知英緊緊握著手機,“學長,市裡讓我們明天去談一談,不用帶新方案.”

胡殊同攥了攥拳頭,這是他們第一次接到武關市的電話。

殊為不易的一路,終於該亮答案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