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
明江這片,胡殊同的人脈不亞於青寧,此來要談些什麼,他的心裡大概有數。
不久之前,侯歡升任坤宇建材“大西部事業部總經理”,在集團內部也是響噹噹的副總之一了。
胡殊同對這個人當然沒什麼好感,那時要拿水泥廠拉同興下水,後見勢頭不妙又腆著臉主動求和。
不過這些記得便好了,不必鑿得太深,生意區別於人際,把這些看得太重會影響一個人對其他方面的判斷。
對方何嘗不是如此,真要把舊事掛懷,想必連拿起電話一邀的勇氣都沒有。
見胡殊同情緒不高,侯歡不做過多寒暄便入了正題。
“胡總,不瞞你說,坤宇西部建廠在內部已經透過,並且想在冷鏈建材這一塊開啟局面。
我們前期就準備投資80個億,在那邊建四個廠,透過各自的輻射涵蓋多地,今天是想和你聊聊技術上的合作.”
胡殊同不知道的是,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當年的“提點”,坤宇本是常規建材大鱷,正是當年假意合作以求緩和,萌生出了介入冷鏈建材的想法。
循著那時與同興的空飄合作,侯歡展開了聚氨酯、聚苯乙烯、碳化軟木的細項研究,並專門針對冷庫建設的水泥砂漿、熱瀝青等牆體隔氣材料在集團內部做了單項報告。
再有一點,角逐西部基建市場的巨頭眾多,競爭壓力巨大。
而細分到冷鏈基建,以坤宇這樣張手80億的手筆,短期內闖出高佔率更加可以預期。
“技術上的合作?侯總是何想法?”
“業內都知道同興研發中心實力強悍,在我的規劃中,除了材料技術還有園區的各類技術,這樣才能把局面做大,也就是說坤宇可以為西部各地打造完整的園區,而不只是磚瓦牆面的事.”
胡殊同一聽,胃口屬實不小,這相當於做冷鏈各類實體的供應商了,毋庸置疑這是更賺錢的法子,並且還會迎來另一個不同功能的80億。
因為對當下的西部來說,各類供應商都是缺乏的,坤宇一旦走一體化打造的路子,別的不說,做到最快速的園區成形就是強勢賣點。
“侯總好像還是沒有說,到底要怎麼合作?”
“坤宇想聘請一支同興的技術團隊,當然……”
“這不可能.”
胡殊同很少這般直截了當拒絕別人,開什麼玩笑,研發中心派一支團隊給他,走著走著就成了坤宇的研發,這種要求簡直無禮,酬勞方面的東西胡殊同聽都不會聽。
見胡殊同如此決絕,侯歡對此儼然有所預判,藏著一手層層遞進的好思量,轉話又道:“那我們和同興研發中心展開戰略合作怎麼樣?雙方可以籤年約,相當於做我們的第三方技術團隊。
價格上胡總先提提看,坤宇這邊如果覺得滿意,我們甚至可以一次性支付三年的費用.”
侯歡非常清楚,同興融資遲遲沒有結果是因為自視太高,而現實是全公司都在等錢。
在他看來,馬上過大年了,胡殊同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敢回去。
坤宇一次支付三年,雖然補不得大口子,但絕對是一筆不菲的額外收入,所以他才會選擇在此時約胡殊同。
胡殊同神色凝定,從頭到尾他只看到一種自以為是的俯瞰,一邊想賺得盆滿缽滿,一邊又想戴著救世主的面具撒錢給你,真當胡殊同是頭一天做冷鏈呢?
大基建的東西胡殊同不敢多說,但冷鏈基建這個範疇,千萬別把自己當學長。
真按照他這樣的合同機制,研發中心的新技術新產品,坤宇都有了話事權,一張便宜的網撒下去,什麼魚都是你的,這嘴臉和水泥廠那會毫無分別!
正在這時,胡殊同的手機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