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前來拜訪,是關於同興、關於行業,在下有一些小小的想法。
當然,胡總是業內的大行家,多年以來佩服之至,十中有一能聽進去,就是楊某人的榮幸了.”
“楊老闆過謙了,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接下來,楊成海的語氣不僅變得堅定,而且語出驚人,只這一個開頭便深深牽住了胡殊同的思緒。
他的聊法過於開門見山,且話說得極大,幾乎一下子戳到了企業的戰略問題,實在是太容易讓人下逐客令了。
“胡總,在我看來,同興應該徹底把第三方物流獨立出來,組成同興的子公司與子品牌,而不是現在這樣儲運不分離.”
胡殊同正欲開口,楊成海已明其意,繼而又道:“我知道同興有明確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但它的職級與資質都還不夠。
一旦第三方物流徹底分離,意味著可以拿去單獨融資,它和同興一期二期之間變為合作關係,這樣可以讓同興再撐起另一個大籃子.”
這些話在胡殊同聽來不算新鮮,意外的是此人為了這個場合,對同興下了不是一般的功夫。
第三方物流獨立運營,箇中前景胡殊同看得到,但對他來說節奏和時間都不允許,回看這兩年,同興二期上馬、雲城二期啟動,中間還夾雜著研發中心的諸多大項、行業論壇的定期籌辦,這都要付出大量且全情灌注的精力。
在楊成海眼裡,平靜之下的胡殊同是在做著深入思考,讓楊成海暗暗攥起拳頭,心緒也悄然高昂。
這是談事,也是觀人之局,楊成海上來不做什麼循序漸進、娓娓道來,乃是有著自我的邏輯在裡面。
如果是和一個園區的中層談,自然是鋪鋪墊墊、引人好奇,才有談到更大局面的可能。
但在這個企業一把手面前,吊人胃口一點也不高明,更何況這眼前人的才學和履歷足以壓倒業內九成人。
和這樣的人談話,看的根本不是企業,看的是這掌風轉舵的人。
“第三方物流獨立運營,楊老闆應該是有很大的心思在生鮮電商這裡吧.”
“正是!城市生鮮配送,是所有生鮮電商的珠穆朗瑪峰,家家都想佔,家家又都爬不上去。
從前常說最後一公里,但現在的形勢,冷鏈想有競爭力恨不得做到最後一米!而且胡總,我素來覺得,只要能讓人變懶的,都是絕佳的賺錢路子!”
這話說得直白,卻讓胡殊同點頭不已,別的不說,08年開始興起的外賣平臺,現如今陷入一片混戰,多強爭霸不知最終誰是贏家。
為什麼大家都瘋狂角逐?背後是最真實的人性訴求,點幾下手機美食就能來到家門口,是人們飲食方式的變革,也是餐飲業的變革,這已經不是藍海二字所能涵蓋的了。
“胡總,為電商做配送這一塊大蛋糕,現在正是全力角逐的時候,很多人在做生鮮品牌,天天鮮果、每日鮮蔬、萬家果園,包括那……這些品牌幾十根手指頭都數不過來,但它們都有相同的需求,那就是配送!強大的冷鏈物流企業不僅是它們的第三隻手,還是開疆拓土的利器!”
看得出來,楊成海這個“老第三方”也在與時俱進,話說的越來越明確,那就是打造專屬的“同興配送”。
在楊成海這裡,並不是一套東西百家說,而是針對各家做了無數功課,只求靜下心來聽我一言。
同興的背後有一票精英人物在運作,多年來穩紮穩打,冷鏈整個大體系在這裡已然成熟,對一些企業所謂的提點,放在這裡都顯得班門弄斧。
走到這個大路口,滿足精細化的需求,在他看來,必是同興的新戰場!
胡殊同話雖不多,內心為此已然掂量了不少,“那麼在具體操作上,楊老闆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