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胡總就著手建立前端庫,在離田間地頭很近的地方做預冷和倉儲,最終成為整個同興購銷體系的前端陣地,不但放大了調蓄空間還做好了品質。
既然有這樣的實操經驗,在城市裡建立微倉便是一脈相承的邏輯.”
“微倉?”
“沒錯,同興自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城市分選中心,而後根據細算過的路線網點,在城市中建立社群配送中心,這就是微倉。
而十幾座的微倉的成本,也比不了一個前端庫,一旦微倉的體系打造出來,確立下來的第三方物流同興配送,就可以開門迎客。
在我們的眼裡,生鮮品牌沒有差別,我們見單辦事,相當於一個籃子裡盛了一批電商的雞蛋!”
不得不說,這楊成海話術悍然,而他的情態就像在謀一條自己的創業之路,把所有的情緒都投入其中。
說到這裡,脈絡便更清晰了,其意便是不要讓第三方物流轄在同興園區的框架之下,而是讓它闖蕩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
不要讓它只做同興的腿、同興合作伙伴的腿,而是掉過頭來把同興都看成客戶,去開闢一個單獨配送的大品牌!
此間事,胡殊同只是想過一個方向,而這眼前人的掰開細講,就像一份方案殷殷實實走進自己的腦海。
隨之,也煥生了胡殊同許多其他的想法,要知道同興有強大的貨源渠道,未來更有很多讓人期待的地方,從東到西無不引人暢想,而且同興二期的半加工體系也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遐思的背後,最讓胡殊同注目的,還是這“微倉”二字,一如楊成海所言,它和前端庫是一樣的原理。
況且微型庫、裝配庫這些東西,胡殊同都有著深厚的經驗,這不由得撬動了他的心念,因為它具備極高的實現度。
“胡總,根據我的瞭解,現在的城市配送還停留在泡沫箱子加冰袋,而南方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使用蓄冷冰板保溫箱,這東西看上去成本更高,但迴圈利用率足以抵消這些成本。
同興有自己的研發中心,更先進更能保證品質的保溫箱,自己就能闢出路來.”
萬沒想到,技術上的事也來到了臺前,這位楊老闆當真是觀毫入微、面面俱到。
實際上話到這裡,楊成海就差說出來此一席最為點睛的一句話了——
胡總,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你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