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興園區的邊緣,有一片浩蕩的蘆葦叢,開著鵝絨般的葦花。

半青半黃的葦稈,正是一年中看上去最蒼勁的時候,力量十足。

並野性十足。

暖風拂過,帶著一股淡淡的草香,此時此刻胡柳二人靜靜立在這裡。

胡殊同和柳知英都有飯後散步的習慣,只是這樣的場景越來越難在同興看到。

武關開園之後,柳知英並未馬上回到同興,平穩度過開端又確立了人員分配,兩個多月過去才踏上歸程。

回來以後,柳知英放了一週假,回青平陪了陪妻女。

不同於其他的同興人,柳知英多年跋涉在外,如果說胡殊同是給同興寫菜譜的人,柳知英就是最頂尖的大廚。

“學長,塔圖城農業科技園的圖紙和技術細項我都看了,和武關產業園對比了一下,有將近八成可以直接套過去用,剩下那部分研發中心現有的成果可以填補.”

胡殊同點頭道:“當初向那邊承諾的時候,我考慮的也是這裡.”

“在武關這段時間,我和很多種子企業打過交道,針對中亞的外繁制種,樣品我已經給了過去,以現有的棚育技術,完全來得及明年的播種。

我這次去,不需要太多……”

“知英,你先在國內待一段時間吧.”

胡殊同打斷了柳知英的話,“現在這個階段多是籌備洽談,派個組先過去就可以,況且那邊有阿里幫忙,和當地溝通起來也很方便.”

“學長,從籌備跟起後面才會更順暢,我也需要熟悉一段時間。

既然當地有幫手,我帶一個五人組就可以,和武關一樣,有了收成我就回來.”

其實胡殊同內心很清楚,這件事終歸是要交到柳知英手上,只是他想讓柳知英緩一緩,他來同興不久就開始抓雲城,這麼多年下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少得可憐。

“裝置方面是大頭,我們既然拿補貼就得做好示範,方方面面的評估都得落成報告才行。

我們的人對農耕裝備都很陌生,榨油裝置更不用說了,從一開始抓起事情才穩妥.”

話到這裡,柳知英面露淡淡的笑容,“至於家裡方面,閨女已經上小學了,我答應她每天晚上一個視訊通話,早就說通了.”

胡殊同也笑了笑,看著眼前的蘆葦,一叢一叢像帆影,也彷彿時刻停不下來的同興人。

柳知英深知,國內這個大攤子非常棘手,同興要繼續闖蕩,還面臨著從來不曾有過的壓力與競爭,甚至還需要直面對壘。

他來坐鎮中亞,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讓胡殊同不分心,內外本是一體,國內興,才有境外隆。

而且柳知英的信心,比他接手武關時更足,因為境外基地的很多事都與武關、甘州緊密相連,從農業技術的支援到居中的市場排程,乃至青甘歐鋼鐵雄途,他能攥住的事情有很多。

回園區的路上,路邊的樹冠綴著翡翠一樣的小燈,柳知英走得不快。

他時而張目望去,有時看著夜幕下的庫體,有時看著剛剛換班的加工車間,也看向不遠處冷藏車映過來的燈光。

……

更晚一些的時候,胡殊同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蘆葦叢邊的一席話讓他內心有著不小的波動。

裡面摻雜著很多情緒,一時間摸不定到底是怎樣一種心事,直讓人越理越亂。

忽然間,手機響了起來,側眼一望,那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此間種種胡殊同並不意外,因為早在尋求與鯤海合作的時候,他就知道同興動了別人的蛋糕,一塊油脂肥美令人扼腕的大蛋糕。

“好久沒聯絡了,丘總.”

“胡總動靜大得很嘛,不得不誇一聲高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