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鄭九糧油有一套收購、加工、銷售的成熟渠道,運作起來也比較順暢,但也正是這樣的迴圈往復,讓鄭九中愈發感受到危機。

他並不滿足於當下,可如何破局,試了很多次都沒有得來效果,身邊人的主意基本跑不出開闢市場四個字。

一開始想參考大糧商的模式,怎奈資金水平跟不上,後來有了些底子,卻發現糧油企業遍地走,競爭壓力急劇攀升。

“鄭總,首先我們要明白,糧油加工和糧油倉儲是兩手生意,加工對的是市場終端,倉儲銜接的是上游原材.”

“胡總,現在的情況正也是兩手都在抓,沒有倉儲做不得加工.”

見鄭九中不甚理解,胡殊同道:“08年世界範圍內的糧食危機,我想鄭總應該不陌生,幾大主糧價格翻倍,幾十個國家鬧得洶湧。

我們沒有受到衝擊,是因為儲糧的規模足夠.”

“除了國儲糧和地方儲糧,我們國家的糧庫還包括政策性糧儲、企業週轉糧,九成以上都是市場化收購,倉儲本身就是一門大生意。

所以說,鄭總應該多在儲上下工夫,用倉儲力來改變現狀.”

鄭九中連連點頭,“胡總,具體來說呢?”

“把倉儲環節從整個流通體系中獨立出來,打造自己的倉儲基地,倉儲基地的糧油直面一線產地。

既能給加工提供足夠的使用規模,也能賦予更多倉儲職能,同時,這非常有利於打造鄭九糧油市場上更響亮的名堂.”

有的時候,同樣的話要看誰來說,鄭九中也是有所顧忌的人,從不會聞聲落錘。

這些話如果是請來的某位專家來講,必會覺得只畫模子沒裡子,這般折騰過於起伏,輕易不敢有想法。

要是企業內部的人提出,以他大風大浪闖過來的姿態,怕是又要說人家不夠腳踏實地。

在胡殊同的視角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歸結為點和麵,所謂眼愁手不愁,有些事情只是想起來複雜,真正操持起來沒有那麼繁冗難解,接下來一席話立時讓鄭九中緊緊思索起來。

“鄭總現在主打市場輸送,糧食收購想必是量出以入,一旦放開收購規模,短期之內快速積糧應該不是難事。

因為隔熱效能的問題,現在很多糧倉都存在損耗,同興可以提供內環流溫控等一系列技術,而後鄭九糧油申請綠色糧倉。

如此一來,先儲糧再投市就有了大支撐.”

“有了這處基地,鄭九糧油就可以多步走,是強化自身加工,還是分擔地方儲糧的任務,空間就都有了.”

密集的中亞行,整日圍繞政策大勢雙向市場,讓鄭九中有些忽略了這眼前人最大的把式。

糧油雖然不如水果蔬菜那般溫敏,但只有納入儲糧科技才是現代糧倉,視覺化監管平臺、大量的溫度感測器乃至氮氣氣調技術,都是在保證糧食的營養和新鮮。

有些事情胡殊同的體會最為深刻,冷鏈這一行,標準與規格才是探路明燈,任何冷鏈品類的企業想走得高遠,都要在此下足工夫。

除了胡殊同口中的支撐,鄭九中感受到了另一重意味,搭上同興這條船才不是空談,今時所言種種才能走在最令人嚮往的軌道上。

此一想,只瞄著中亞這塊地乃是短淺了,糧油之大作為,頭一次讓人覺得如此氣勁昂揚。

很快,一瓶酒就見了底。

“今天看鄭總在田間,對糧油種植似乎也很瞭解.”

“嗨!不瞞胡總,這一行我可幹全活了。

那時候寧願在地裡鋤草也不想去課堂背文言文,後來家裡的田被承包了,我又去榨油廠打工,那應該是99年,我才17歲.”

“那時候可比現在暴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