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冷鏈質量評價指標。
我國自身的貨運航空體系還遠未形成,在這兩套標準一左一右之下,讓我們的行業標準一直難產。
近年來,國家的大型航空公司開始尋求加入貨運2000,民營的大型物流企業也在不斷佈局空運市場,但這些在青寧還看不到。
整個青寧只有青航在做部分航空冷鏈,而且水平很低,空運產品腐壞率佔兩成、包裝損壞率也有兩成,加上裝載解除安裝堆垛,損壞佔比將近一半。
一如這個行業的多年前,標準不健全該做生意的也能做,無非是遇見問題再解決問題,遇見卡關之類的事也無能為力。
這等背景下,同興哪來的底氣介入這個領域。
這不是如何搶佔市場,而是怎樣才能步入這個市場。
如果可以乘涼,誰又願意種樹呢,如今的胡殊同不能掩去同興的私念。
同興正走在最好的路上,這個時候做空運,意味著同興的大波瀾。
對同興上下來說,更滿是不安分的滋生,“現實面前的矮子”,胡殊同的刻意閃避,正是在這裡。
但若不是魂牽夢縈,人便不會如此敏感,民企做航空冷鏈,明江有之、隆山有之,有的做快遞、有的做生鮮。
當這個行業全面壯大起來,海陸空都是工具,有人不敢染指,就意味著有人握在掌中。
這就不得不說胡殊同的另一種跌宕,他感覺被超越、被甩開,未來只能“望其尾翼”,每每想到這些的時候,又讓他心有不甘。
業內人所言的空中霸主並不誇張,航空冷鏈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它是醫藥行業的首選項、溫敏貨物的大殺器,它也是整個冷鏈行業最高階的補充板塊。
這不是普世的冷鏈,但絕對是這個行業中最大的區隔,做得做不得是一條鮮明的水準。
胡殊同再一次開啟那個抽屜,逐頁翻開老師留下的方案,沒錯,他的標題正是“同興空運探索”。
老龐似是早已看出同興的發展軌跡,認為這是同興的必由之舉,他信中所說陪著胡殊同一起走的路,正也是這條路。
四年多過去,再看這份方案,就好像昨天寫成,國內航空冷鏈發展之緩慢,可見一斑。
這份方案胡殊同已經看了無數遍,但今天,他不再是對著方案暢想,而是從中尋找起來腳步。
老師的闡述,緊扣著每一個點,國際空運市場需要怎樣的契合,同興做空運需要怎樣與青航接洽。
甚至,在空運的置辦方面,老人家也有很多提點。
胡殊同雖然沒有做決定,但這顆萌在心裡的種子,不能自抑地開枝散葉,彷彿在告訴他,若不行此路,怎窺真正的冷鏈大世界。
本以為自此輕舟遊天地,可許多往事與前程,又讓人覺得,抬眼還有萬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