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中亞近兩個月,胡殊同終於回到了同興。

他在塔圖城做了農業科技示範園的方案,並聯絡了國內的種子企業,這麼多籌碼之下,同興對租金的心理預期不言自明。

只是那邊辦事的效率實在不高,每次協商之間都要隔上一週多,胡殊同不再久等,留待阿里進一步溝通。

同興在新的局面下,走得越發平穩,這新局面乃是多地開花。

青南分部經歷了極短的過渡期便併入同興大體系,承擔起母倉的任務。

與鯤海的合作全面鋪開,以雲城為核心向東南北的扇形市場已經形成,也為武關產業園開園後的雙向市場奠定基礎。

楊成海開始著手同興配送b輪融資,為了避免股權進一步稀釋,胡殊同猜測還是這三家投資方為主,新的投資方不會超過兩家,至於最終數額還有待一輪輪商討。

至於境外種植基地,此時只能算是打通了方向,後續資金人力各方面還需要一步步去組這個局。

如果只是主抓這個部分,對胡殊同來說是比較輕鬆的,多年來能夠一條心去做一件事,可謂奢侈。

整個青寧的局面也是一片祥和,重組後的冷協變得更活躍也更硬氣,不僅向行業不斷髮起倡議約束,也參與更為細化的冷鏈地方標準。

企業之間少了勾心鬥角,以業務為火車頭,駛向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光芒前景。

這是同興難得的時光,做好自己萬事通達,更因為全面開啟的渠道,同興的盈利開始步入新的臺階。

至於胡殊同個人也是鬆了一口氣,多年的路堪稱一條“方案之路”,他不是在寫當下的方案,就是準備迎接下一個方案,如今終於可以歇歇筆了。

由於和農產品工程中心有所合作,行業裡最新的技術和成果,胡殊同能夠第一時間看到,近來越發驚喜連連。

無數人記掛的無水活魚,終於要走向商業化的道路了,去年底至今,不斷傳來試運輸的利好。

產自東部沿海的大菱鮃,橫跨中國到達西北的大酒店,全部成功復活。

這意味著未來人們在海鮮市場的大魚缸裡,能夠看到越來越多遙遠海域的食用魚種,經過打氧之後,落在家裡的案板上還能活蹦亂跳。

然而通篇新聞更加牽動胡殊同的,卻是這樣兩個字——

空運。

有些事情旁人無法察覺,只有胡殊同知道,這是一個讓他有些懼怕且掙扎的話題。

這兩個字在胡殊同的意識裡,經歷了無數次跌宕,最初時候他覺得遲早要走上這條路,因為那時候,空運是一種理想。

可是後來,隨著同興的前景越來越好,他卻變得猶豫甚至刻意避開。

張望理想的時候,人們都是巨人,踏在現實的時候,人又往往都是矮子。

按理說,同興的局面越好,攢下足夠的底子,做空運豈不是水到渠成?

行業也在盛傳,擁有物流行業的“制空權”才是真正的霸主,在蓬勃的國際貨運中,確立中國空中貨運地位的,更可謂民族之光。

然而,這並不是筒子樓換洋房、洋房換別墅的事,並不是說有錢買下二手飛機就能做得起航空冷鏈。

國際空運存在一個巨大的矛盾,非企業所能改變。

在航空冷鏈標準方面,國際航協一直在努力推行“貨運2000”專案,即航空貨執行業在世界範圍內推行的質量管理標準,也是流程標準,共含19個大項。

那麼,我們的航空物流企業將其納入、嚴格執行不就行了?

但問題是,另一個重要協會也有一套標準,那就是國際冷協。

國際冷協在更早的時候,基於大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率先推出涵蓋所有運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