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五排按說是弓箭手的,不過這不是正規戰鬥,為了避免損失箭矢,弓箭手們沒有放箭,只是跟在後排走了個形式,但是任誰也不敢小窺了他們,陽方軍鎮的弓箭犀利,那可是享譽方圓三百里的。
四百多米長的校場,從東到西的進攻,五分鐘不到,中途急停三次衝鋒三次,整個隊伍絲毫不亂,甚至衝鋒的時候都不見一絲散亂,趙羽可以肯定的說,自己真的是撿到寶了,這麼精銳的步兵別說在大宋了,就是遍觀整個歷史上,除了強秦之外還真沒其他朝代能整出來,而由此可見,吳蒙這個小小的校尉,在這個位置上絕對是屈才了。
挑選兵員的事情並不需要趙羽操心了,本來還不放心的他現在完全放心了,有吳蒙這個良將,下面的這些兵員絕對能做到物盡其用,不過在挺過這次可能到來的危機之後,趙羽還是要對軍隊進行整編的。
別的不說,大天朝的佇列訓練就是必須要進行的,而體能鍛鍊之類的訓練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了,為啥?在純憑藉**硬拼的年代,但凡能被選成士兵的,體能都不會差了,別說五公里越野了,就是五十公里越野,也大有人能做到,雖然速度上可能沒那麼快,但是隻要飲食供應充分,古代人的忍耐力絕對完爆現代步兵。
當然守城最重要的是弓箭手部隊的組建,在其他地區或許會是一些困難,但是在邊關地區的草原部落,不會射箭簡直就是最另類的存在,別的不說,就連牧民的婦女們各個都能射的一手好弓。雖然箭矢五花八門,但是人手一把的硬弓可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就連進關的牧民,也都是人手一把的,這就跟索馬利亞人手一把AK47一樣,純粹就是生活裝備,跟武備無關。當然真正的好弓手還是很好辨認的,手上那老繭就瞞不住別人,這也是吳蒙看見那兩具屍體後立刻就判斷出不妥的原因,要知道,一個老射手可都是部落的寶貝,特別是手上有硬繭的老射手,那可都是箭矢喂出來的,前面提過,草原上的箭矢無比珍貴,哪怕是石頭箭頭呢,喂出這種箭手,其花費絕對比現代培養一個特種兵的花費要高的多。而如果不是因為貪婪,這種老箭手絕對不會被趙羽坑死。
軍鎮的北面是一道山壁,山壁之外沒有路,全是懸崖,但是吳蒙經營軍鎮十幾年了,崖上也早就上去過了,甚至上崖壁的繩索都一直保留著,帶著三個隨從攀上絕壁之後,趙羽立刻眼前一亮,任誰都沒想到,崖壁之上竟然是個小型的平臺,不過風實在是太大了,穿著兩層皮襖的趙羽還是瞬間被零下六七度的低溫冷風吹的顫抖不止。算了,夏天興許還能利用下這個平臺打造個遠端壓制火力點,但是這大冬天的,凍死個人了,絕對沒戲。
下到軍鎮中,趙羽也沒閒著,因為他發現,整個軍鎮中缺少一種更加犀利的遠端壓制武器啊,古代投石機可是個大殺器,而整個軍鎮中竟然沒看到一架,可見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東西的殺傷力。
重型的床弩或許殺傷力很強,但是覆蓋面實在有些小的可憐,而面對成千上萬的敵人,特別是這種狹窄地形的壓制下,趙羽同學實在是想不出在這個年代還有啥能比的上投石機了。
問了問木匠們,竟然沒人會造,只有木匠把頭說是見過,可惜在大宋的軍隊體系裡,極少發生攻城戰,所以投石機這種大殺器竟然從來也沒被重視過,只有童大將軍的隊伍中有那麼幾架。
好吧,作為一個資深的宅男科學家,投石機這種簡單到爆的東西實在是難不住鳥絲,於是在他的指揮下,準備了一天之後,四個小時之內竟然完成了十架投石機的架設,當然都是最簡陋的,可是在結實程度上,卻一點都不簡陋。本來用於來年蓋屋用的十幾根大梁被趙羽用來做投石機的投臂,而碗口粗的木樁則用來架設三角支架和底座,反正是架設在城牆裡面的,不需要移動。至於皮索,皮兜和巨石,很容易就弄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