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一起遷往相對閉塞漢中。
至於為何不是更加閉塞的南中和朱崖郡等地,這倒不是魏延不想送他們去蠻荒的南中、朱崖郡去受苦,而是現在工部尚書,以前的匠作監左丞宋星,在翻閱當朝醫術典籍《神農本草經》時發現了有關硝石的記載。
於是他親自探礦隊前往漢中和武都等地勘探硝石礦,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尋找,他們終於在褒中的一處山洞內發現了一座硝石礦。
此次探礦之行,不但解決了硝石的來源問題,畢竟收集硝土製硝不僅耗費的人力物力大,產量也不高,無法同時供給民用和軍用,還不利於保密,十分容易被曹魏、東吳所竊取,另外還積攢了寶貴的探礦經驗,為以後尋找更多的硝石礦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漢中火藥廠一個月能生產黑火藥四百斤,顆粒化黑火藥一百多斤,產量不高除了硝石礦開採緩慢外等原因外,黃酒蒸餾成本太高也是原因之一,所以要想大規模量產黑火藥,加大開採硝石力度,儘快釀造白酒勢在必行。
在視察火藥廠時,魏延對火藥的生產與研發做出重要指示,千萬不要為了產量而摒棄安全,安全生產是黑火藥發展的基石,同時也要注意保密,多向工匠、生產人員宣傳保密的重要性,嚴禁陌生人進入廠區。
同時,反間諜工作也要逐步展開,加強反間諜教育,提高工人待遇以降低被金錢策反的機率,警惕來路不明之人的示好,設立舉報間諜有獎的條例,相信在多種反間諜措施下,曹魏、東吳,或者其他別有用心之人將無所遁形。
隨後又組織火藥研發中心的技術骨幹們開會,在會上魏延做出重要講話。
堅持以技術創新為主,鼓勵技術人員在現有的基礎上對黑火藥進行改良,研發出爆炸效能比更高的火藥,也不要怕失敗,季漢現在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糧。
同時,魏延要求技術人員要發散思維,不必拘泥於權威,要勇於質疑,勇於實踐,將多餘的精力放在研究自然萬物的運轉上,從而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獲得改良黑火藥的靈感。
自然而然的,魏延在會議上就提出了化學的理念,而化學這個東西對於這些技術人員來講,無異於空中樓閣,為此魏延只能拿一些東西來舉例子,將化學這一概念化虛為實解釋給他們聽。
像什麼生石灰和水反應、蔗糖的焦化反應、蒸餾的原理,硝石製冰的原理等。
魏延在這裡引出化學,也是希望這些技術人員能動腦筋用化學的方式使火藥發展進步,畢竟黑火藥的威力有限,很容易就進入發展瓶頸,而化學的未來是無限的。
會議最後,魏延和諸葛亮商量後,留下了一筆可觀的經費,專門用於火藥技術的研發,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
離開火藥廠後,魏延和諸葛亮先去了位於陽平關一帶的馬氏私營採礦廠,在馬氏採礦廠盤桓了幾天後,一行人在馬氏族人的簇擁下離開。
在離開前,魏延也對馬氏採礦廠做出了一些要求,首先就是安全問題,其次是工人待遇問題,最後是關於產量問題。
同時,魏延還表示馬氏只要按照規章制度來經營礦場,不苛責工人,不偷稅漏稅,沒有走私鐵礦石之類的情況發生,季漢會考慮將不久前在金城附近發現的一座煤礦的經營權交給他們,希望他們好自為之,不要讓陛下、季常、幼常,以及他失望。
對於魏延的叮囑,馬氏族人自然拍著胸脯保證到,金城附近的煤礦他們已經視為囊中之物了。
隨後一行人來到洋縣,這裡作為季漢規模最大、產量最高、技術最先進的鋼鐵冶煉廠,它每年能為季漢提供兩千噸以上的鋼鐵用於征伐和發展。
可以說季漢能取得隴西會戰的勝利,洋縣鋼鐵廠起了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