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並授予科技部比兩千石官位,擁有參政、議政之權。
工匠等級和天工閣的設立,背後明顯有魏延的影子,甚至五年計劃裡能出現它,也和制定者魏延脫不開干係。
不過魏延可不是亂來的,正所謂:教育興國,科技強國,一個國家想要富強,要想一直掌握地球村的話語權這兩者缺一不可,那自然規劃五就是教育問題。
……
規劃五,堅持教育普及,做到教育興國。
眼下季漢共有童學、少學、大學近千所,其中除大學外,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學校都在長沙,其餘地方的教育事業仍處於萌芽截斷,但教育是一切進步的基石,所以普及教育乃頭等大事。
在五年計劃中,魏延要求不管是官學還是私學,年增長率必須超過20%,這一點將被作為政治任務下發給各縣主官,完成好的能升官發財,完成不好的將被調到更偏遠的地方為官。
……
規劃六,加強進出口貿易,探索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可能性。
規劃七,深化民族政策,加快化胡為漢的腳步。
規劃八,深化吏治改革,加強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推行。
規劃九,……
……
……
……
隨著五年計劃的制定,季漢對未來的發展思路已明確,只要按照章武規劃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季漢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強,那下一個五年計劃,自然是橫滅曹魏和東吳復興漢室。
當五年計劃制定完成後,魏延算徹底放下季漢的政務,將注意力集中到外部征伐事宜上,畢竟他對自己有自知之明。
多年的宦海沉浮讓魏延的政治能力得到極大提升,但他一些固有觀念還是難以扭轉,儘管現在大漢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但經歷過繁華的他又怎忍心見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呢。
但他也清楚,什麼都講究一個適可而止,如今季漢推行的政策已經是士族能容忍的底線,倘若魏延再繼續深化改革,恐怕他的結局和范仲淹、王安石、張居正一樣,身邊所有人全成為敵人,最後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他不是聖人自然不會這樣做。
秉持眼不見心不煩的想法,魏延乾脆將政務通通丟給諸葛亮、糜竺、董和、馬良等人,讓他們來守護這些年的改革成果,自己則在外面負責開疆拓土,遠離朝堂上的紛繞,這不管是對魏延,還是對士族都好。
……
《章武規劃》頒佈後不久,時間進入章武二年元月,離預計的閱兵日二月初一隻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所以基本上收到邀請國書的各國使團,早早的帶著商隊來到榆中一帶,就算距離大漢最遠的羅馬帝國也不例外。
這些使團在覲見完章武帝劉備後,第一時間就在榆中大街小巷中穿梭,從基層瞭解這個被隔絕了百餘年的國家,畢竟要了解一個文明是否強大,不能僅看上層建築,構成文明的基石強大,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文明才算真的強大。
可隨著瞭解的深入,這些使團臉色就愈發難看,他們已經從百姓們的口中得知,連環畫上的戰役確有其事,並不是季漢胡編亂造,而且不久前的隴西戰役遺址就在這一帶,他們可以自行去探查,所以基本做不了假,同時,他們還反覆提到一個地方——荊州。
種種原因綜合下來,才讓各使團的負責人陰沉著臉,大漢的強大超出他們的預料,而且更恐怖的是大漢只佔據了十三州中的其四,要是全據集十三州的話……。
嘶!!
不敢想,不敢想。
各國使團齊齊打了個冷顫,他們不敢再想下去了,他怕季漢開始西征後,他們軍事上還沒失敗,政治上就已經一敗塗地了。
不過和憂心忡忡的使團截然不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