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北伐
五月中旬
武威
“幼常,大軍情況如何了?。”
魏延從漢中趕到武威後,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兵馬情況,因為這關係著戰爭整體的走向,倘若騎兵不能及時集結,或者數量遠遠低於預期,恐怕會錯過絕佳的進攻視窗。
“大將軍,我軍近四萬精騎,以及萬餘羌胡義從騎兵,早就在武威等待多時,並在子龍將軍的排程下開始逐步換裝。
至於被張遼將軍、龐德將軍所徵集的萬餘西域騎兵,以及一萬名安西軍騎兵,按時間推算已經過了新州,預計最遲在八月中旬能抵達武威。”
馬謖不假思索的說道,他也想像冠軍侯,長平烈侯那樣,北擊匈奴,封狼居胥,留下萬世美名,所以他對遠征幷州一事格外上心。
“那就好,那就好!”
魏延一臉振奮的說道,他沒想到竟有七萬騎兵之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有騎兵走出訓練營加入遠征軍團,相信到今年九月中旬遠征軍團能達到八萬騎左右,再配合主力身上的裝備,這無疑是一支能橫掃天下的力量。
至於為何短短四年時間,漢軍就能從萬餘騎兵膨脹到四萬餘,這其實和五年前的西征脫不開干係。
自章武三年以來,先是魏延奪得了山丹軍馬場,然後又掃滅西域諸國,再到法正剿滅湟中谷地的西羌叛軍,蔡承清理西海湖的西羌諸部,讓季漢戰馬資源日益豐富,據少府不完全統計,至少有二十萬匹戰馬可供使用,並且數量隨著時間推移還在不斷增長。
手裡有馬的劉備,自然想起了長坂坡之痛,隨即下定決心要組建一支騎兵軍團,同魏國的驍騎軍真刀真槍的幹一場,以解心中鬱結。
於是在劉備的示意下,在涼州頤養天年的關羽開始著手組建騎兵軍團,雖然他不善騎兵,但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啊,在他看來組建些許騎兵的任務,還不是手到拈來。
不過關羽想法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因為馬蹄鐵和雙邊馬鐙等尚未出現,關羽只能依照慣例在各州郡徵召善騎之士為騎兵,所以騎兵軍團的組建速度十分緩慢,花費了三年時間也不過組建了一支萬人左右的騎兵,同劉備要求的三萬人相差甚遠。
之後魏延在返回成都,路過武威時聽說了這一情況,心裡想著現在季漢實力雄厚已經不懼怕任何勢力的挑戰,所以也不用再繼續藏著掖著了,於是留下一封信和一張草圖給馬謖,讓他返回涼州後接受負責組建騎兵的任務。
馬謖在返回涼州後,迅速接下組建騎兵的任務,他先是將精銳無比,身經百戰的龍驤軍打散,並且將所有人原地升一級,有功的原地升兩級,這就意味著馬謖得到了六千名作戰經驗豐富的基層軍官。
緊接著他就找到工匠打造出馬蹄鐵和雙邊馬鐙,然後直接從涼州軍,益州軍中抽調精銳之士集中在張掖、湟中等地訓練,有天賦的直接留下享受超高待遇,沒天賦的也不要緊,只要你肯努力,馬謖還是會給他們機會的。
將這種訓練下得到的騎兵充入由前龍驤軍士卒為軍官,關羽募集的騎兵為骨幹的隊伍裡,在以老帶新的模式下,這些半路出家的騎兵不管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志都成長得很快,完全具備在惡劣環境下作戰的條件。
短短一年時間,關羽怎麼都組建不起來的騎兵,在魏延的出謀劃策和馬謖的具體實施下,利用馬蹄鐵和雙邊馬鐙,以及以老帶新的模式,很快就組建起了一支四萬人的漢軍精騎。
儘管這支漢軍精騎只有不到萬人有騎兵作戰的經驗,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觸騎兵,但可不能小覷他們,因為他們在成為騎兵之前都是各軍精銳,不知有多少胡人、亂臣賊子死在他們刀下。
所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