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膽敢小覷他們的人都將付出血的代價。

新龍驤軍成功組建,也是魏延提出奇襲幷州的底氣所在,他不信在擁有騎兵三件套、板甲、橫刀、棉甲、諸葛連弩、雷震子等諸多新武器、新裝備的前提下,在寒冷的冬天還打不過一群沒甲,沒有準備的北地胡人。

倘若真如此,他乾脆就直接死在河套地區不回來了,他可丟不起那個人。

“西域騎兵的統帥是誰?,安西軍騎兵又是什麼情況?。”

魏延迅速抓住華點,西域騎兵他懂,畢竟是他下令讓西域各國拿出騎兵參戰,若有不從的,掃滅幷州後,他不介意讓張遼將新州疆域再擴大幾分。

但安西軍騎兵什麼鬼?

安西軍有這個編制麼?

他怎麼不知道?

“大將軍,安西軍能組建騎兵純屬偶然,並不是他們有意為之,張遼將軍也是權衡利弊後才決定組建的。

在朝廷下達徵召西域騎兵參戰後,立即在西域引起軒然大波,多數國家惶惶不可終日,他們認為和我國勢均力敵的對手一定是強大無比的國家,同這樣的敵人作戰傷亡肯定慘重,很有可能出征的騎兵十不存一,對國家的安穩與延續十分不利。

而且在西域諸國,騎兵大多數都是統治階級貴族的私產,他們也不想平白無故削弱自身,再加上家中頗有錢財,於是他們拿出家中錢財和戰馬找到新州州牧府表示:

他們去年為大漢平定西域流過血,拼過命,現在國內已經沒有年輕人了,無力再組織騎兵協助大漢北伐,他們只能拿出戰馬和錢財以表決心,所以請張遼高抬貴手放他們一馬。

恰好這個國家情況屬實,並且隨軍參與過伊塞克湖之戰,張遼將軍當時也沒多想就直接同意了,然後……。”

後面的事也就簡單多了,無非是見付出代價就能躲過一劫,於是很多人紛紛效仿,不但拿出家中戰馬和錢財,還在表示會在其他方面做出讓步,而這些都對治理西域有積極作用,是張遼、黃權兩人不能拒絕的誘惑。

既然朝廷的命令不可違,西域諸國的條件又不能拒絕,又還得到了數量樂觀優質的戰馬,再加上駐守新州的安西軍多為涼州人士,不說人人弓馬嫻熟吧,但騎馬還是沒啥問題的。

最後張遼和黃權一商量,覺得新州還有五千新州軍,疏勒、伊犁郡兩地各有一萬安西軍,穩定西域倒是沒多大問題。

於是張遼一不做二不休,留下黃權和五千新州軍駐守章武城,自己領萬餘安西軍騎兵返回大漢,並打算在樓蘭和樓蘭國、鄯善國、于闐國等西域大國組成的一萬騎兵匯合共同前往大漢。

至於張遼直接調動安西軍,是否有些僭越,會不會引起新帝的猜忌,對此張遼表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守。

而且魏延要求西域騎兵必須在九月前抵達武威,若他事事都要向中樞請示後再行動,那他還打什麼仗,不如回家養孩子去。

再一個,他好歹也是劉備親封西域大都護,新州總督,持節鉞督西域諸兵事,調動安西軍前往樓蘭拉練合理吧,他可不信魏延見了這這一萬騎兵不動心。

最後的結果也正如他所料,武威方面不但給予了他調令,還讓人送來一萬套馬蹄鐵和雙邊馬鐙,讓他一邊趕路一邊熟悉,以便早日形成戰鬥力。

而此時的魏延正和諸葛亮在漢中視察蒸汽機和火器,所以命令是由趙雲和馬謖二人下達的,並在事後通知了在榆中的大將軍關羽和車騎將軍張飛,因此魏延不知道此事也很正常。

“至於西域騎兵的統領,則是我們的老熟人樓蘭國的大將軍帕孜勒將軍。”

見魏延恍然,馬謖出聲回答了另外一個問題,帕孜勒可是老熟人了,而且能力也不錯,曾跟隨漢軍主力一路殺到伊塞克湖畔,甚至得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