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由諸葛直所領五千人,並在章武四年年末分別在建鄴和錢塘出發,距今已經一年有餘。
不要覺得東吳在小題大做,因為這兩年他們過得實在太苦了,當年一場濡須之戰讓曹仁、夏侯惇先後病亡,導致東吳和曹魏的關係急速惡化,讓本就步履維艱的貿易再遭重創,如今有了解決辦法,他們怎能不高興呢。
不過讓孫權擔心的是,季漢的海軍更為強大,他們會不會來倭國奪取成果呢,所以東吳打算再向倭國增兵,以保衛東吳崛起的最後希望。
魏延會眼饞倭國麼?
當然會!
但不是現在。
現在倭國除了一群小矮子,豐富的林業、漁業資源外,還真沒拿的出手的東西,至於礦產資源更是一點兒都沒有,一個銅和鐵近乎全部依賴進口的國家,現在去佔領純粹是浪費資源,到是大漢統一了再去佔領也不遲,畢竟可作為北征高麗的跳板嘛。
所以很可惜,東吳這場耗費大代價的遠征,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資源,除了能拿下一塊領土為大漢再開闢一州外,對現在的東吳並沒有任何助益,反而成了一個拖累。
因此,季漢並不會對東吳用兵以免讓曹魏所乘,只會採用其他手段來遏制東吳發展,當掃滅北方曹魏後,屆時東吳傳檄即可定,劉禪能看到這一點難能可貴。
主公,你可以放心了。
“不過東吳頻頻挑釁,若寡人不予以懲戒,恐怕行事會更加的肆無忌憚,所以寡人慾懲戒東吳以示我大漢威嚴,不知太尉可有良策?。”
雖然不能出兵伐吳,但不揍東吳一頓他咽不下這口氣,何況劉備是他父親,孫權在這個節骨眼上搞事情,倘若不做出點回應天下人會怎樣看待他,漢以孝治天下可不是說說而已。
魏延聞言沉默了,不是他反對劉禪懲戒東吳,而是東吳現在一窮二白要啥沒啥,除非季漢狠下心來斷絕同東吳的一切往來,不然還真拿他們沒辦法,可這樣做無異於將東吳推到曹魏那一邊,這一點是他們不能接受的,所以,一時半會兒還真拿他沒辦法。
“陛下,此事茲事體大,臣不能一言而決之,需召集諸位大臣共同協商才能決定,恕臣現在無法給出答案。”
想不到辦法的魏延將鍋甩給諸葛亮,反正東線是他在負責,相信他會給劉禪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法。
“可”
劉禪覺得魏延說的有理,隨即不在此事上多做糾葛,並示意魏延繼續。
“今年八月,吳國舉十萬大軍在魏、吳接觸線上發動全面進攻,魏國因曹丕新喪,國內局勢動盪,前線軍心不穩,面對東吳的突然襲擊魏國在初期損失慘重,戰線一度推到合肥一帶。
不過隨著曹叡繼位,魏國局勢穩定下來,魏撫軍大將軍司馬懿領大軍南下,並在江夏郡以北大破吳軍,斬殺吳將張霸,曹休、徐庶領兵出浦口,迫使吳軍從淮泗地區撤回濡須,東吳的攻勢已然挫敗。
不過挫敗歸挫敗,但孫權並未就此善罷甘休,而是屯駐大軍於邊界,並依靠堅城、水道四處襲擾東線曹軍,使屯駐徐州的曹休所部疲於奔命,讓剛大破吳軍的司馬懿所部不敢輕易撤回中原。
為防備東吳再起刀兵,以及防備我軍發起南陽之戰,曹叡拜司馬懿為驃騎將軍領兵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並同曹休一起重新構築了南部、東部防線。”
曹丕一死,司馬懿直接時來運轉,不但身居驃騎將軍之高位,還手握兩州之兵事,地位、權力和曹魏宗室將領差不多了,看來曹叡也是個極其自信的人吶。
“陛下,臣以為我軍北伐時機已至,此時應派出使者同吳王孫權簽訂北伐盟約,共同出兵北伐,掃滅魏逆,復興漢室!。”
劉禪:Σ(°Д°;
董允:Σ(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