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反叛的被主謀,臣等已經查明,是東吳派出的細作從交州潛入益州後,先以魏國和吳國會趁機共同伐漢為由,然後再以高官厚祿為誘之,導致這些心懷不軌之徒反叛。

對於吳國這種首鼠兩端,背信棄義的行為,不知陛下覺著該如何處置吳國呢?。

是徵?

是和?

臣愚鈍,還請陛下示下。”

說實話,對於南中有人反叛起初他還是有些意外的,現在還有看不清局勢的人麼,不過當背後的東吳浮出水面後,魏延就覺得十分正常,畢竟以孫權的性子而言,曹丕和劉備相繼死亡,要不幹點啥他都對不起自己。

不過孫權也不傻,以東吳的兵力目前只能二選一,考慮到季漢西征大軍正在返回,那下一步大機率會在西線發起北伐,再加上季漢還有龐大的水軍和海軍,以及無法破解的各種火藥武器,所以東吳上下很快達成一致意見,咱們扯出中興大漢的口號——北伐。

然後孫權派出使者諸葛瑾前往成都祭奠劉備,並表示東吳已經在淮泗地區發起北伐,所以希望季漢能放開貿易限制,並邀請季漢一同北伐,早日覆滅曹魏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而在暗地裡,孫權當然不會放棄下絆子的機會,考慮到季漢在南中一直施行高壓政策,這無疑損害了當地豪族、蠻人首領的利益,所以他遣人攛掇這些人造反,使季漢內部不穩,從而倒逼季漢同自己重新簽訂和平協議,拖累其內部的發展速度。

可計劃好像成功了,但又好像失敗了。

因為叛軍僅僅三天就被漢軍掃滅,速度之快很難不讓人懷疑有人在釣魚,不過這都不重要,現在該如何化解即將到來的反擊,才是諸葛瑾該考慮的事。

“哼,江東盡是狼子野心之輩,數次和我大漢簽訂攻守同盟,但數次卻違背盟約犯境,奪我城池,掠我百姓,無恥之尤,寡人恨不得立即發兵將其覆滅,以解心頭之恨。

然,先父有言在先,東吳不過是一佔四郡之地的小國爾,地貧而民弱,內無強兵,外無強援,對我國而言不過芥蘚之疾,遣一上將領兵十萬即可滅。

但佔據中原的魏國不一樣,他們佔據肥沃的土地,擁有數量繁多的人口,還有無數叛逆之臣為其效力,在軍事、政治上都與我等相差無幾,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削弱魏國的實力。

所以,寡人認為我等應趁東吳在淮泗地區發起北伐,吸引了魏國大部分注意力時,趁機在西線、南線等地發起大規模攻勢,以奪取戰略要地關中地區和南陽地區,為光復中原打下基礎。”

劉禪先是痛罵東吳一頓,然後話鋒一轉,表示季漢當前大敵仍是北方的魏國,切不可被仇恨矇蔽雙眼分不清主次,東吳就讓他先蹦躂蹦躂吧。

“陛下英明!”

魏延驚了,他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劉禪能看到這一層,因為這恰恰是最正確的選擇,不管東吳跳得再歡,國土面積狹窄,耕地面積過小,礦產資源相對貧乏是他們永遠繞不過去的坎,而且他的欺騙戰術好像成功了,東吳已經將精力放在了東邊的倭國上,投入到荊州的精力明顯變小了。

當初孫權派出的船隊在倭國登島後,他們發現倭國的林業、魚類資源十分豐富,雖然還沒有發現大型鐵礦,但從倭國人手中使用的鐵器不難看出,島上大機率是有鐵礦的,可能受限勘探、冶煉技術相對落後無法應用而已,於是張溫將他的判斷傳回建鄴,希望由孫權來定奪是否佔領倭國。

而當張溫的訊息傳來時,整個東吳上下為之一振,他們彷彿看到了東吳走出困境的曙光,於是很快就決定打造了一支遠征艦隊和一支探索艦隊,前者用於征伐倭國,後者繼續向周邊海域探索,尋找類似倭國的島嶼賺取資源,反哺東吳化解當前的困境。

前者由衛溫所領一萬人,